潜规则遭稽查
“偷票房”正成为电影业上下游的一场博弈。2013年5月,光线传媒(300251.SZ)出品的《致青春》迅速获得数亿票房,但董事长王长田却在其个人微博上公开炮轰一些影院称:“今年以来及此番《致青春》更是变本加厉,仿佛公开抢劫,连起码的脸面都不要了。”
“据我所知电影公司一直都在寻求市场监管方的支持,以希望遏制偷票房的潜规则蔓延。”一位就职于北京某影业公司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年1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指出要通过新出台的五大绝招严厉打击电影市场中偷、漏、瞒报票房的违规现象。
很快一个月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就在2月26日联合公布了15家偷票房影院名单,并根据违规情节,给予影院警告、通报批评、处以无限期供片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然而这一轮稽查并未对下游放映市场带来太长时间的震慑作用。2014年5月,两大协会再次联手通报了第二轮违规名单,而华夏今典院线、上海联和院线以及广东大地院线等知名公司的身影均出现其中。
两大协会称,第二轮通报中,有7家影院使用“双系统”打印出售电影票,
1家影院长期篡改售票系统数据,2家影院使用非电影介质放映无公映许可证的电影,还有1家影院索性伪造假放映许可证。
“国家今年2次稽查后,情况可能会稍微有所收敛,但因为许多偷漏票房的影院集中在偏远的三四线城市,监票人员无法完全地域覆盖,同时影院投资者有存在收买监票人员的现象,所以很难说就会得到根治。”对于博弈前景,广东大地院线副总经理方斌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