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加工工业的“罪恶”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包装食品都是经过加工的食品,它们的身后是威力无比的美国食品工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工后的食品,那就是:请记住商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卖,手段就是好吃,至于是否有利于健康根本不是它们考虑的问题。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餐馆。道理很简单,食品工业靠的就是回头客,那么食品加工业的“尼古丁”是什么呢?大量的糖、盐、不健康的脂肪和保鲜剂,而且都是合法的。
加工食品不仅仅是好吃,而且方便,在这个人们忙着赚钱、赶路、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快”社会里,“方便”和“省事”甚至比味道更加重要,也更容易上瘾。然而,我们整个社会正在为好吃和方便付出巨大的代价。畅销书《身体生态食物(The Body Ecology Diet)》的作者多娜·盖茨(Donna Gates)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食品加工业讳莫如深的十大秘密,加工食品的隐藏危害一目了然(附表)。
值得一提的是,制药业是食品工业的帮凶。基本上,美国人的健康模式就是:吃出病来吃药,病好了再继续吃,病复发了再吃药,再次痊愈继续吃,如此反复循环,直至丧失健康,丧失生命。美国的制药业世界第一,而且药效特好,但基本上都是头痛止痛,脚痛治脚,治表不治里。伴随着美国食品企业进军中国,药企也在中国大发横财。如果说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是违法违规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那么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是合法合规的生活方式问题,万万不可以此作为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仙丹妙药。
“野燕麦”的启迪:有机食品大众化
2014年4月,沃尔玛高调宣布与著名有机品牌“野燕麦(Wild Oats)”携手合作,在其店内推出低价有机系列食品。这条似乎并不起眼的消息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健康和安全食品的理念逐步从小众发展到大众。负责沃尔玛美国食品业务的执行副总裁在接受访谈时踌躇满志地表示:“我们就是要颠覆有机食品的市场。”从小众到大众的关键当然在价格,沃尔玛推出的有机食品价格准备至少比市场低25%。
过去,在美国引领有机食品潮流的是著名连锁店“Whole Foods”,这家商店创建于1980年,由于倡导健康饮食理念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投资者的追捧。短短30多年,Whole Foods 现在是一家有着380多家商店的零售巨头,销售额高达13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华尔街的佼佼者,市盈率一度高达35倍。美国传统食品连锁巨头Kroger 的门店数量是Whole Foods 的7倍,可是市盈率却只有14倍,乃至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公司市值还时不时地被Whole Foods 超过。不过,随着Kroger 和沃尔玛纷纷推出自己的有机健康食品,Whole Foods 一季度盈利下滑引发股票在5月7日一天内暴跌19%,市值缩水30亿美元。
与其说有机食品是一场革命,倒不如说是一场返璞归真的复兴运动。在上世纪20年代前其实所有的食品都是有机,从施肥到杀虫,农民们用的都是自然的方法。英国的有机食品复兴直到40年代才稍稍形成气候。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发表引起了世界对农业工业化的关注,作者竭力批评滥用杀虫剂和化肥,书名暗喻因为滥用“滴滴涕”,本来莺歌燕舞的鸟儿都成了无辜的受害者,春天从此变得沉寂起来。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自然”的理念逐渐形成,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的意识变化开始影响农家和商家,保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绿色运动”与有机食品的复兴相呼应,逐渐扩大了影响。有机食品的农业种植技术最先从欧洲传到澳大利亚,后来传至美国。
最近30年是有机食品在美国发展的初期,受众仍集中在有钱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随着其慢慢从小众走向大众, 2013年,美国市场的包装有机食品规模从10年前的58亿美元猛增到120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而同期内全部包装食品仅仅增长至3600亿美元,涨幅大约25%。这两组数字说明了,有机食品虽然还是小众,但是增幅大大超过传统食品,开始形成气候。专家们一致认为,沃尔玛进军有机食品的举动将使其进一步民主化,掀起一场美国健康饮食的革命。
“危”中寻真“机”
回到中国,巨大的食品安全危机正在酝酿之中,好似大地震前的小地震频频发生。“危险”显而易见,“机遇”在哪里?
依笔者之见,中国人在“吃”上遇到的危机着着实实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它绝不只是食品行业的商机,而是一场跨行业、多学科的社会革命,包括农业、工业、教育、科学、网络和供应链,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方面可以产生深远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获得这场革命的成功,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依葫芦画瓢。中国人的“吃”必须要用跨越式的模式发展,美国人花了近一个世纪用几代人健康换来的教训,完全不应该去重复。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2007年在北京发布了《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报告,提出了10条最权威的预防癌症建议,其中七条直接与食品有关。最惊人的发现是证实了身体脂肪过多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危险性—腰围每增加1英寸,患癌症风险将增加8倍。所以,健康安全的食品和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中国食品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源于欧洲,并逐渐在美国形成气候的有机食品革命,正从小众走向大众。依笔者之见,这才是一个利国、利民、利企业和可持续的“吃”的商机。
这绝非易事,需要政府的立法和导向监管;需要中国食品行业的高瞻远瞩和自律;需要媒体的客观全面的循循善诱;需要消费者改掉恶习,培养新一代的中国“吃货”—不但要会吃、好吃还要吃出健康;需要大专院校培养越来越多的食品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需要供应链的完善来达到“从农场到餐桌”的无缝对接;需要跨行业的合作和跨学科的全方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