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这1000万元人民币弄去境外,怎么办?”“富跑跑”一族G先生找了一大圈朋友秘密打探,最后得出了四条“路子”,可是他显然疑虑深重,对这四种办法都不满意。
笔者在想G先生看了昨天央视所谓中行“洗钱”的报道,会不会茅塞顿开,当即订一张南下的机票。怕只怕G先生真的坐进中行业务洽谈室,才发现中行能办的也只是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当地试点政策“业务创新”,余下的都是黄牛和客户经理的自吹自擂。
说回G先生的四个选项。G先生不是个案,洗钱出境,这一桩非法的事情,却是很多“富跑跑”的当务之需。也正因为非法性质,G先生面临的选项,要么高成本,要么高风险,要么极其麻烦。否则,在缺乏合规的资金用途前提下,外管局规定,个人年度购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
在开始说四个选项之前,笔者必须提醒,“野路子”必然通往巨大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地下钱庄”的“搬钱法”
G先生听到的最惯常的办法是找“地下钱庄”。当然“地下钱庄”自己并不会这么称呼自己,它们通常躲在诸如“XX商行”、“投资公司”甚至“移民服务机构”这样的名头之下。笔者认得一家浙江的类似机构,竟然在名片上自称“民间私人银行”。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对外广告,都靠人际口口相传和介绍,或是私下找些规模小、管理不严的移民中介人士来搭上路子。只是,这背后的风险和“换汇费用”,还要金主自行承担。
G先生找到的“地下钱庄”要收他0.6%的手续费用。这个费用是高了还是低了?笔者问了一圈,发现很难估算。由于“地下钱庄”本身是非法行业,各自操作方式也不同,谁也不会把资金运作通道和盈利模式向外人透露,这就很难测算出行业均价。经过一番询问后发现,“地下钱庄”从免手续费(猜测可能是循环占用资金去放高利贷)到收取1~2个点的都有人在。所不同的是背后的利润模式、资金到账时间、兑换货币和境外去处。
那么地下的业务怎么做呢?笔者问了几个自称“懂行的”人士发现,至少有三种玩法。
第一种是“两头资金池”,“懂行的”管这个叫“哈瓦那”。说白了,这种模式下,钱并没有真的在跨境流动,“富跑跑”只是把钱交给地下钱庄境内资金池,并在“钱庄”本来就有的境外资金池里得到相应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