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一年终有果:印度获首任行长提名权,维持话语权均势
7月15日的巴西福塔莱萨,在金砖银行冲刺落地的最后时刻,印度仍然希望将总部放在新德里。但在俄罗斯和巴西的支持下,总部选址最终定在上海,印度则获得了首任行长的提名权。
就在这一天,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CRA)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正式建立。两大合作机制的诞生,也打造出“微缩版”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尽管要到2016年才会正式投入运作并开始放贷,但金砖银行的落地,还是引发广泛关注。根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获得的《福塔莱萨宣言》,金砖银行初始核定资本是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是500亿美元并由各创始成员国均摊。
复盘金砖银行诞生历程
从胎动到落地,金砖银行的诞生历时两年,其中既有多边合作,亦不乏双边博弈。
巴西贸易与投资促进局北京办事处首席运营官于醒虎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金砖银行的筹备主要由各国的财政部门牵头,外交部门也会参与。
根据公开资料,成立金砖银行的想法是在2012年3月的第四届金砖国家峰会上提出的。2012年12月,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表示,金砖国家正在研究成立发展银行的可行性。
2013年3月,刚接任财政部长的楼继伟在南非德班金砖峰会后表示,金砖银行的推进“需要整合各方利益,共同来完成”。楼继伟还说,有的国家有需求,有的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中国应该多发挥作用,“形成共识,不要试图想说服谁,这是国家利益。”
财政部信息显示,金砖国家财政部门自2013年8月正式启动成立金砖开发银行的谈判,共举行了7轮谈判。发布这一信息的是财政部国际司,它被外界视为参与金砖银行前期筹备的一线机构。
从这一刻开始,关于中印博弈的报道开始见诸报端。有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国建议将总部设在上海,并有意以更高出资比例提高贡献,由此对银行的相关事务有更大掌控权,这使新银行成为博弈焦点。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印度一直希望金砖银行总部落户到它那里,当时提了条件,包括平均分配股权,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话语权大小的问题,这个中方本来不同意,但最后让步了,敲定五国均等出资。
事实上,就在本届峰会的《福塔莱萨宣言》即将宣布前的冲刺阶段,各方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仍然纠缠不休。
就在会议前一天,印度在银行总部选址上还十分高调,希望将总部设在新德里。金砖五国印度理事会主席坎沃(Onkar Kanwar)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金砖银行的建立能让我们五个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银行中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同样的投票权。总部在新德里更合适。”
“我们知道本届峰会必须要有关键性成果,但印度等国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纠缠不休,其实还是给参会者很大的压力。”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甚至有人猜测新银行可能要再等一年落地,不过最终中印双方峰回路转达成协议。”
北京时间7月16日面世的《福塔莱萨宣言》最终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规定新银行总部落户上海,新行长由印度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