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的广告利益
2003年,央视一度深陷腐败丑闻:文艺部主任赵安因受贿罪被判刑,副主任冯骥也身陷囹圄。2004年11月,审计署派出新闻通讯审计局进驻央视;之后不久,央视即被查出广告收入存在黑洞的问题。
财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在央视,广告部绝对是个最有油水的衙门。近期系列大案的主角李东生、郭振玺和刘文,都曾在此当差任职。刘文被带走也是因为趟过这滩水:“涉嫌与隐性的植入广告有关的利益交换”。
央视凭借其电视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在商业活动中,获得了巨额收益。目前被查的前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承认央视的资源垄断,又自喜于垄断产生的价值。有媒体评论称,这种不健康制度正是其坠落的根本原因。
央视天然的垄断权力造成了广告资源的独占性,一年一度的公开广告招标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积累,塑造了名副其实的“掘金盛筵”,这一资本盛宴始于1994年。
199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次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运用招投标方式配置广告黄金时段的稀缺资源。这个“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企业预期的信心指数”给企业的幻想是:要想成为名牌,必须做电视广告;要做电视广告,必须在中央电视台做;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只有在新闻节目前后的黄金时段做,才能成为名牌。
在这种认知的推动下,央视广告招标总额始终保持着相当强劲的增长势头。
1995年首次招标,收入总额为3.3亿元。1998年的招标总额达到28亿元,是1995年的7倍左右。在这四年间,央视的招标额一直呈上扬趋势。从2000年起,央视广告招标总额更是开始呈现直线攀升状态。2005年的招标额已达52.48亿元,2007的招标额度更是首次突破60个亿。
再看近几年:2012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为142.57亿元,增长率达12.54%。
2013 年,在当年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央视广告签约招标收入只增不减,创造出158.8134亿元的招标总额,为19年来最高值,增幅亦达11.39%。
2014年,虽然央视首度选择不公开具体的签约招标总额数字,而是通过其官方新闻稿简单表示——招标额“稳中有升”,但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此次招标总额可能在175亿左右。其中,新闻联播10秒拍出35亿。难怪,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唐·舒尔茨在现场说:“我来到了一个满是钱的地方”。
根据已公布的2013年数据,《财经》记者将央视与地方台的广告招标结果进行了粗略比较,发现二者明显的强弱异势。2013年,《新闻联播》三大广告位资源获得了近54亿元的总收入,而领跑的地方台,譬如浙江卫视仅有16.7亿、湖南卫视11亿,其“吸金功力”远远无法和央视媲美。
有分析认为,在这悬殊差异的背后,是主管部门规定各省级卫视电视台均须转播央视《新闻联播》,通过近乎强制收视的办法使其成为全球收视观众最多的电视节目,地方台的广告竞争力自然难以匹敌。
央视通过其垄断的地位赢得了价格上的强势:央视的广告价格比省级电视台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在CCTV-1投放一个时长30秒的广告,最高标价是21万。湖南卫视素有“小央视”之称,但广告价格却只有央视的1/4。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独占和垄断,央视的屏幕已经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也正因为稀缺,央视内部有权支配这些资源的人就有了利用这种权力来寻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