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真正男子汉》电视节目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了年轻的部队战士真实的军营生活。而湛江也有学子,他们在大学时期响应国家号召,正值年少便告别舒适生活,稚嫩的肩膀扛起严寒酷暑,终究带回一副碾压风霜的眉骨。让我们叩响他们的心门,聆听2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学子在部队与校园的故事,感受铮铮铁骨硬汉的柔情一面。
刘伟峰(左下)和肖金泉(右下)与学校退伍兵合影。(受访者供图)
服从命令 军人天职
时间倒回到2011年,12电气7班的肖金泉带着父母的期待踏上了兰州军区之旅。“当时,家里人想让我去参军,然后学校那时有招兵宣传,我就去报名了。”他说,一路体检下来心情并没有太大起伏,因为早已有心理准备。同学欢送至校门口,独自一人前往火车站。家人因为有事没有来送别,看着火车站里相拥分别的人,一丝凄凉涌上心头。
在部队里自由是受限制的,纪律性十分强,不带任何私人感情。在沈阳军区参军的13计本2班刘伟峰说道,新兵毕业的时候,连长送给他们一份“大礼”——那天晚上他们完成了两次“紧急集合”回到宿舍后,连长又立即召集他们起床紧急集合。因为心里松懈了,所以大家都训练得不好,连长罚他们绕楼跑了十几圈,汗水从发梢流到了脚跟。伟峰说,连长想告诉他们:永远做好作战的准备,因为,下一秒就可能要奔赴战场。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亲身体验时却又是另一回事。金泉向记者说起他在部队的故事——14年新疆动乱时全军戒备,部队氛围十分紧张,每天都得提防暴徒的袭击,但就算面对暴徒的冷枪利刀危及性命,没有上级指示,也绝对不能开枪。伟峰说:“这种事放在大学里大家肯定都会觉得凭什么呀,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没有什么,这是命令,只需要执行。”
保家卫国 承载荣光
伟峰所在的沈阳军区曾连续几天进行作战演习,真枪实弹,背包里常备着遗书,随时准备写。记者问金泉和伟峰若真要上战场害不害怕,他们说:“当兵就要作好随时打仗的准备,每一位军人都有这样的信念:不怕死。”
他们的眼里仿佛有一面军旗在飘摇,他们有信仰,跟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不同;他们都曾有着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那便是保卫国家,保护人民;他们都曾有着一个鲜明崇高的角色,那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金泉和伟峰表示,每个退伍军人都是自豪的,部队生活让他们变得什么事都可以扛,什么事都不惧,不是到死就没有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