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杨迅趁着坐车,短暂休眠
“追风”已成生活一部分
(记者 陈彦)
从3日至今,每天的工作重心都是“彩虹”。工作六年,台风天气去“追风”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刚工作的头两年,台风来临前就马上坐上采访车出去巡街。后来,台风期间驻守市三防指挥部,负责报道台风最新动态,及时与同事联动。
10月4日中午,随着“彩虹”脚步的逼近,会议室里防风视频会商会也开得愈发频繁,每一个紧急信息都显示,这个秋台风异常凶猛,我不由自主地头皮发麻,敲着键盘的手也慌乱起来,赶紧将一条条信息通过电脑传回报社,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市民做好防御措施。尽管当时人在三防指挥部内,但狂风暴雨不断拍打着窗户,风雨一阵比一阵急,一阵比一阵猛烈,大有破窗而进的趋势。灯闪了几下,灭了。雨水也不知什么时候渗了进来,水漫会议室。我们赶紧收拾“家当”撤离到另一边相对安全的地带。此时,我最揪心的是,我的一大群同事正在风雨里冲锋陷阵,他们都还好吗?
“彩虹”过后,深夜24时才结束采访,从三防指挥部出来,整个城市一片漆黑,除了一些应急发电的地方和路上车灯有星星点点的亮光之外,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多亏同事小莫把我送回家。下车后虽然离家只有50米的路,却找不到方向。台风肆虐时不知道害怕,当看到周围一片漆黑死寂时才开始恐惧。由于通讯中断,当晚从7点开始就打不通爸妈电话,尽管担心也无法马上回去,直到进了家门才放下心来,转而就想哭。工作后,每一次刮台风都把爸妈独自留在家,风刮得最猛时,我也只是打个电话匆匆叮嘱几句,然后家里什么情况都顾不上了,他们也没少担心我,心里的滋味真的无法形容。
台风过后连续四五天时间里,断电断水,通讯中断,大家都处于“失联”状态,满城都在相互寻人;晚上,发着烧摸黑出去采访,找有电的地方写稿,然后再摸黑回家;没有网络发稿,就手写,再找有电有网络的地方发稿……
“追风”六年,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但也依然很不习惯,因为每一次都有未知的因素等着自己。每次台风过后都会采写许多抗风救灾的感人故事,却不知怎么去写自己的故事,因为,这只是自己工作中一个平凡的片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