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科学家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双方热烈交流。卓朝兴 摄
“湛江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爱好和追求真是热情!这么多人自发参加比赛,很多作品非常有创意,有一定的制作水平和科技含量。我们感到很欣慰,衷心为这些热爱科学的孩子们点赞!”
11月7日,由湛江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举办的2015湛江市青少年科技制作比赛在赤坎圆满落幕,各奖项名花有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四位老科学家张德良、位梦华、周家汉、陆龙骅也专门来到了现场观摩和指导,湛江青少年中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场】
中小学生参赛作品令人大开眼界
洗衣机废水二次利用收集装置,微型模拟家庭智能管家,磁悬浮雨伞,便携式空调,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运行能量的“孔雀开屏”……11月7日记者来到人头涌涌、热火朝天的市青少年科技制作比赛现场,真像走进了“科学大观园”,各种由湛江中小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创新独立完成制作的作品令人大开眼界。
“这套系统能够智能识别人脸,可以提供给家庭使用或者应用于侦查工作中。”作品“基于Java+OpenCV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的作者之一,16岁的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三学生苏文浩如数家珍地介绍道:“日常家里用的防盗门配置不够完善,而且我看到很多人出入住宅小区、办公楼需要找卡、刷卡很不方便,所以就想尝试设计一套能智能识别人脸的系统。”苏文浩从小就痴迷于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设计,长期坚持订阅《电脑报》等专业类书报,同时也很喜欢相关文学作品,“比如《乔布斯传》,我都看了好多遍了。我自己最崇拜的偶像就是这位已故的美国‘乔帮主’,希望自己继续努力学习,将来能像他那样把科技、艺术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到一起。”
“我们设计制作的作品是‘尿液电池’,外人刚听到可能会感到有点‘吓人’,可里面蕴含的都是科学原理。”湛江市二中17岁高二学生吴康喜和小伙伴的这件作品,获得了高中组一等奖。“作品运用的都是我们高中学到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你看,这个小容器里面,有镁条、碳棒,再倒入尿液的话,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持续产生电流。”吴康喜说,自己从小就热爱科学,崇拜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家里订了科普杂志,在学校还参加了科技协会,“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开动脑筋,动手升级——看能不能对这些发电‘消耗’过的尿液进行环保处理,变成可以饮用的清洁水。”
【考验】
鼓励青少年动脑又动手
“这次比赛总共有约300人报名参加,大家都非常热情!”湛江市科协主席肖斌介绍,举办本次大赛旨在推动实施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全面活跃。
“全市中小学生均可免费自愿报名参赛。参赛作品形式不限,但应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具新颖性、自主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在评审中适当加分。评委会从申报参赛的项目按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组别,各评选了50个优秀项目进入现场制作比赛。7日,各参赛选手自备原材料和制作所需的工具,根据申报的项目现场制作完成参赛作品,最终决出各优胜奖项。可以说既考验了孩子们的思维创新动脑能力,又考验了实践动手能力。”
“科普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更好拓展孩子们视野,鼓励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现场指导的学校老师崔丽、魏晓燕等认为,学生参加这种比赛的体验和收获,是平时课堂教学中很难得到的,“建议湛江今后应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培养和引导他们更多‘仰望星空’,并把这种积极、自信的求知欲望和心态带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全面发展。”
【追星】
老科学家受追捧耐心解答学生疑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四位老科学家张德良、位梦华、周家汉、陆龙骅也专门来到了现场观摩和指导,湛江青少年中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爷爷,帮我签个名吧!”“位爷爷,您到过那么多次南极和北极去科学考察,太了不起了。您就是我的偶像,我想和您合个影。”……现场,这几位堪称业界大名鼎鼎的专家权威,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老科学家,成了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所到之处被学生们团团围住。孩子们抓紧时间向老科学家请教和交流,老科学家们也耐心地给学生们答疑解惑,还对学生作品的修改完善提出建议,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学习本领和创新实践,将来更好建设祖国。
采访中,很多家长也被这种热烈浓郁的氛围以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欢乐所深深感染了,纷纷表示今后会继续支持孩子培养科学方面的兴趣爱好。一位小学组参赛队员的爷爷廖挺表示,家里有大人是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孙子受熏陶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异想天开”搞一些小发明,家人也都很支持。另外一位参赛选手的父亲苏国雄谈到,自己儿子从8、9岁开始就喜欢捣鼓和钻研电脑等信息技术方面的东西,“未来社会都是往互联网时代深入发展,国家也提出了‘互联网+’战略。让孩子课余时间多接触科技知识,也有利于促进个人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