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幼儿园都会不定期给小朋友布置亲子作业,要求家长一起协助完成,这些亲子作业以手工作业为主,例如制作粘贴画、硬纸板模型、水果拼盘、橡皮泥造型等,幼儿园希望通过这些亲子作业,增强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加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不少家长表示,亲子作业难度太大,别说孩子了,自己一个大人还要花上一个晚上费不少功夫,才能完成,简直成了考验家长的一道难题,还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包干甚至是找“外援”,以求尽快完成任务。
家长吐槽:亲子作业难度高 想想都头大
最近,记者听到不少宝爸宝妈对幼儿园布置的亲子作业的吐槽。“多少年没做过手工了,现在要应付孩子的幼儿园作业,想想都头大。”家住麻章区瑞云北路的阿蓓吐槽,幼儿园一两周就会布置一次亲子作业,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她个人感觉亲子作业的难度太大,别说孩子了,对于大人来说也不容易完成。“今年4月份老师布置了一次用树叶做粘贴画的作业,要求把各种树叶粘贴到纸上,拼成一幅画。为了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我特意在第二天下午提早下班,带着孩子一起到瑞云湖公园找各种树叶,回到家里一起贴。”阿蓓认为,老师布置亲子作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把握好作业难度,不要让家长为难。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也成为幼儿园布置亲子作业“灵感”,包粽子成了不少家长节前要完成的任务。“我的动手能力差,让我和孩子一起包粽子,真把我考住了。”家住麻章区金康中路的欧女士说,问遍了亲戚朋友,没有人会包粽子,她只好求助于网络,网络教程更是让她打起了退堂鼓。“包粽子好复杂,要准备粽叶、糯米、咸蛋、猪肉,还有各种配料,包制讲究技巧,烹制要讲火候。”欧女士只好硬着头皮买回一堆材料,“试验”了几次后总算做出了一个稍微像样的粽子。
幼儿园老师:孩子期待亲子作业 在小任务中构建自信
记者就此采访了麻章区某幼儿园老师陈老师。陈老师介绍,现在几乎每个幼儿园都会布置亲子作业,以其所在的幼儿园为例,一般都是结合节日主题布置亲子作业,一个学期大概会布置10次亲子作业。“亲子作业是加强家园合作的需要,我们希望家长跟孩子一起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既能促进亲子感情,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这年龄段的幼儿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了解,也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陈老师也坦承,确实有个别家长觉得亲子作业是种负担,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但这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认真对待亲子作业,和孩子一起完成。“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也不会强制要求,只是会跟家长沟通这个亲子作业的意义,表达我们的意愿。”
相对于这些把亲子作业当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的家长,小朋友却特别喜欢亲子作业,“幼儿园平时也不会有什么作业,亲子作业就像给他小任务一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需要在完成任务中建构自己的自信,而且他们对于跟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亲子作业是很期待的。但是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来说,亲子作业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留守儿童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但是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对亲子作业有心无力,所以每次布置亲子作业时,这群孩子都会比较失落。”
心理医生:家长应正视亲子作业 重点是陪伴与合作
幼儿园希望让亲子作业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加强家长与孩子、幼儿园的交流,但是家长面对亲子作业,却感到难度太大,难以招架,两者间的矛盾该如何调和?记者就此咨询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林志雄。
“首先,我要肯定幼儿园的初衷,幼儿园希望让家长和孩子多交流,不定期布置亲子作业,这个设想非常好。现在不少家长迫于生活压力,整日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幼儿园亲子作业,可算是一种硬性任务,让家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我一直认为,大人不仅要应酬工作,还要‘应酬’家庭,家长每天要花一到两个小时时间陪伴孩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林志雄认为,幼儿园布置的亲子作业,应该强调的是“陪伴”、“合作”,而非作业本身。“我想,也许是部分家长太过注重最后的结果,非得要做出一个完美的作品才算完成任务,有这种想法就错了,也误解了幼儿园的用意。其实亲子作业强调的不是一件好作品,强调的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做手工的过程,当然,幼儿园也要考虑到实际,不要把亲子作业的难度定得太高,让孩子和家长为难,更不应该对亲子作业进行评比。至于那些请外援来做亲子作业,或是自己包干的家长,他们是用敷衍的态度来对待亲子作业,没有把陪伴孩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童年时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将来极易养成各种不好的习惯,因此,我希望家长们可以正视亲子作业,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