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科技到田间 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2017-03-19 15:4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记者张雅婷 通讯员冯文星 颜荣生 图/记者张锋锋

 

詹儒林在实验基地检查芒果树生长情况。   

    近日,农业部对一批全国农业系统先进模范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詹儒林榜上有名。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1968年出生的詹儒林是广东潮州人,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14-2015年曾被国家公派留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受聘于海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研究生兼职导师。现任全国热带作物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等。2016年被遴选为广东省优稀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2017年荣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

    詹儒林主要从事热带果树病原学、病原与寄主互作、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控及热带果树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近年来,詹儒林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件,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

    10多年来,詹儒林长期从事滇川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晚熟芒果产业的科技推广,在新品种的引进试种、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合作创建了“攀枝花芒果创新工程中心”“攀枝花新型农民学校”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在云南华坪县芒果产区也设立了“詹儒林工作站”。

    到田间推广新技术

    詹儒林与芒果有着不解之缘。2003年,适逢低温阴雨、大雾天气,鸡蛋芒开花不结果,常年减产,农民种植芒果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为了提高农民种植芒果的积极性,詹儒林带领团队下乡推广套袋技术。“在芒果外面套一层袋,可以防疫防虫,提高水果的外观品质。”詹儒林回忆说,一开始,农民并不接受这种套袋技术,认为既花钱又费时,而且觉得套袋芒果与不套袋芒果的市场价格一样。

    随着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农民逐渐认可套袋技术。2005年,詹儒林送技术下乡,到村里给农民讲课。“当时有的农民还问我,‘过来上课有没有午餐补贴?’那时农民过来上课的要求五花八门,直到后来尝试了我们的技术,彼此之间建立信任,便开始使用套袋技术。”詹儒林回忆道。

    为重振雷州覃斗芒果品牌,近年来,詹儒林带领团队在雷州半岛,开展了老果园改造和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工作,引进毛叶枣、番荔枝等优稀水果新品种,为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脱贫致富作出重要贡献,为我国晚熟芒果及其它优稀水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对“全国农业先进个人”这个荣誉称号,詹儒林笑言,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科研创新,工作性质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意思是科研技术要跟国际接轨;“立地”则是将科研技术运用到田间,转化为生产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