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完成居家无障碍改造,残疾人陈冬妹居家生活方便多了。记者 林石湛 摄
蹲便器改为坐便器并设有扶手,楼梯上装有不锈钢扶手,冲凉房里设立沐浴椅……一处处暖心的小改造,为广大残疾人带来诸多便利。24日,记者跟随市残联采访时了解到,我市坚持把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认真对待,预计今年底,全市380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将完成居家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居家生活不再难。
小改造暖人心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吴阳镇中垌黄村村民陈冬妹家里时,她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楼梯扶手,上到二楼凉台收衣服。“这个扶手是上个月才装上的,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陈冬妹手指着楼梯两旁的不锈钢扶手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先天肢体二级残疾人,多年来,陈冬妹一直生活在不便中。在她家里,一段楼梯连接着二楼的凉台,主要用于晾晒衣物之用。自去年丈夫脑萎缩失去行动和语言能力后,这十几级台阶成为陈冬妹最大的障碍之一。“以前没有扶手,上去收衣服,主要是扶着一个板凳,很不安全,不知道摔倒过多少次了。”今年3月份,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楼梯两边都装上了不锈钢扶手。“现在上下楼都能借力扶手,安全方便多了。”除此之外,她家的冲凉房里还新增了一把沐浴椅,这让她洗澡也不再是难事。“以前拿水管这种事对于我来说都很困难,现在就好多了。”
在吴川市覃巴镇下榨油村残疾人谭帝莲家,她拄着一根拐杖,慢慢地从客厅挪到厨房。走进厨房后,她抓住门边墙上安装的扶手,慢慢走到了厕所。只见厕所的两边墙上也安装了扶手,她告诉记者,正是借助这些设施,她可以自己洗澡、上厕所了。“这些小改造都是从我们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她说。
380户将于年底完成改造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今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像陈冬妹一样享受到居家无障碍的便利。市残联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去年来,他们坚持把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认真对待、抓好落实。经过细致的统筹安排、严格的筛选排查和周密的部署实施,该项工作得到顺利地推进与落实。
2016年,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中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共分配我市资金60万元,分配任务数120户(标准5000元/户),目前该项目我市120户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2016年,市财政共批准划拨项目资金80万元,用于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共160户改造任务(标准5000元/户),我市要求各县(市、区)在2017年10月底前完成,目前各地正在按既定计划部署实施当中。2017年继续向市财政申请50万元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资金,为我市100户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计划于2017年12底前完成。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全市380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将完成居家无障碍改造。
更多无障碍建设惠及残疾人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在未来,除了居家无障碍,乘坐公交、停车场等更多无障碍建设惠及到广大残疾人。该负责人表示,市残联正在制订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认真执行国家、省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明确并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和义务,促使无障碍设施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投入使用。市及县(市、区)要切实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公交,推动视力、肢体及听力言语残疾人无障碍乘坐公交。大中型公共服务场所的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应当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乘坐的车辆设置并标明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停车位,按规定免收停车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占用无障碍停车位行为的教育和处罚。逐步推进政务网站、公共服务网站等无障碍改造工作。大力推进金融、旅游、药品、食品信息识别等行业无障碍服务。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和阅听设备。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助残栏目,主要新闻栏目加配手语解说和字幕。
相关链接:如何进行无障碍改造?
根据今年2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有固定自有住房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需要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可以向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提出,经乡镇(街道)残疾人联合会核实后报上级残疾人联合会批准。上级残疾人联合会可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勘查、提出设计方案并施工,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的方式实施。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时,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为其改造提供便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需要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