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干净的赤坎区百园市场。
4月21日,我市高分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查,巩卫工作正式进入迎国家复审时间。省复查组专家在通报会上指出,专家分组到百园市场、工农市场等多个市区农贸市场检查市容环境卫生时,高度评价我市农贸市场管理规范有序。认为我市在原有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开展经常性的专项督查、考核、整治,取得较好成效,好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推广学习。
在创卫攻坚时期,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被作为一块“硬骨头”强力攻克。市财政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筹集约1.8亿元,完成对市区45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其中,市场物业管理总站投入4800多万元对13个政府办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面积达7.4万平方米。从此,市区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的历史,“街市”媲美“超市”,民心工程真正深得民心。三年巩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脚步不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精细管理常抓不懈,让民心工程长久惠民,努力为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暗访验收再立新功!
工作人员对市场里的农产品进行检测。
加大投入力度 升级改造脚步不停
2014年以来,13个政府办农贸市场在原有升级改造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开展升级改造工作。
防控禽流感疫情要求农贸市场实行“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为了更有效防控禽流感,市区农贸市场三鸟行档口在原来按照创卫标准改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升级改造。2015年底,市物业总站投入200多万元率先对北桥、百园市场活禽区重新升级改造,生鲜销售保鲜柜台焕然一新。
经创卫一役,我市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进一步,改造后的所有农贸市场均增设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并及时公示农残检测情况。巩卫期间,我市继续加大投入,一批农贸市场增设了水产品检测仪器,逐步开展水产品安全检测。
如今,再次升级的市场布局合理、划行归市、井井有条、整洁明亮,活禽区相对独立、各样设施配备齐全,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
市场管理人员在百园市场的蔬菜类档口巡查。
定员、定岗、定责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在经营期间,无论任何时段去到市物业总站下辖的某一个农贸市场,无论在市场内哪片区域,都能见到管理人员的身影。有赖于“定员、定岗、定责”的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市区农贸市场处于全天候、全方位监管状态。
管理实行“定员、定岗、定责”,要求市场物业的每位干部职工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负责责任区的摊位秩序、车辆秩序、环境卫生等。市物业总站成立督察组,不定期到各个市场巡查管理人员是否在岗,如出现责任问题,则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市场员工每天早上执行1小时保洁制度,并在各自责任区内进行全天候巡查,督促经营户做到商品摆放整齐规范;督促市场经营户落实档位“三包”责任制,切实做到“摊位垃圾自清,市场全天保洁”、“交易不散,保洁不断,随脏随扫,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实行桶装化”的总体要求;同时对市场内乱搭乱建、乱摆乱停、乱张贴、乱涂乱画、乱拉乱挂等行为进行整治;组织冲洗市场,保持市场秩序井然、地面、墙体整洁干净,所辖市场每天24小时都确保有人在场。
霞山区市场物业管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早上7:30至晚上9:00,辖内农贸市场实施无缝化管理,每个干部职工都配一把扫把、一个垃圾铲和一把拖把,全部要参加到清洁队伍当中去。
百园市场里的生鲜光鸡光鸭摊位。
提升管理标准 精细管理常抓不懈
创卫以后,市区农贸市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随之而来的巩卫工作、创文工作对市区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秩序管理要求更高。市物业总站进一步完善了农贸市场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常抓不懈。
菜品摆放有没有超过滴水线、过道是否有杂物、商品是否可以溯源……这些细节,都是日常巡查管理的内容。市场管理规范要求,经营不能越线、跨门槛、占道经营,商品陈列要整齐统一、不留杂物;各经营户须配备一个垃圾桶、一把扫把和一块抹布,要及时将杂物、垃圾倒在垃圾容器内,做到垃圾不落地、地上无积水,垃圾容器及时清理、无污垢;经营直接入口食物从业人员要穿衣戴帽,持有健康证;市场经营户要证照齐全、亮证经营等等。
为了让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市场物业部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如市场设立公秤登记本、投诉登记本、市场巡查登记本、清洁、保洁登记本等记录本;市场开展“文明经营户”评选活动,每季对获得“文明经营户”名单在LED屏幕公示,并给予适当减免租金奖励;对违反管理规定的,给予扣罚处理。经营户积极参与市场管理,自觉地将摊档或门店卫生秩序搞好,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当“卫生文明经营户”的观念。
市场管理人员正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