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也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等意外的发生。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造成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有哪些呢?市民应该如何避开这些运动雷区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李志丹为大家支招——
绘图/美编 郑莹
忌突击锻炼
有的市民由于工作日较忙,又没有养成抽时间锻炼的习惯,往往选择在双休日进行“疯狂运动”,这种健身行为很不科学。因为“突击锻炼”往往伴随的是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而由于平时缺乏有规律性的锻炼,心血管系统、肌肉组织等人体机能还没有建立起对这种大强度运动的适应机制,极易造成运动性损伤或诱发疾病,结果不得不面对“痛苦的星期一”。
忌运动后“急刹车”
许多人在较为剧烈的运动后立刻停下休息,这样做的后果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
忌吃完饭就运动
饭后人体的大量血液流向了消化系统,特别是胃肠器官,以保证消化工作时所需的氧气和养料的供应。如果此时进行剧烈的运动,大量的血液就会流向运动器官,尤其是四肢,以保证肌肉工作的需要,这样就造成消化系统血量供应不足,胃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蠕动就会减慢变弱。其结果影响了消化和吸收过程,严重的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溃疡等胃肠消化疾病,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忌空腹做运动
人体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饮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我们空腹运动,势必又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血糖浓度就会更低。血糖是大脑的直接能源物质,血糖浓度过低,大脑就会因为缺少动力而感到疲劳,人就会觉得头晕乏力,有人还会面色苍白、出冷汗。如果持续下去,就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忌运动前不充分热身
为了节省时间,不热身就直接进入高强度的有氧训练,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还都没有进入状态,体温也比较低,肌肉的柔韧性不好,就很容易拉伤韧带并造成肌肉损伤。
要科学补水
一般人一天大约出0.5升汗,但跑步1小时的出汗量大约是此量的2-3倍。运动前没有充分饮水,运动过程中也不及时补水,会加重心脏负担,使体温升高,并造成肌肉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机体代谢的废物排泄受阻,最终导致运动疲劳,损害健康,从而影响健身效果。大量运动之后往往口渴难耐,如果慌不择食一口气喝个够,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造成更加疲劳。忌运动后马上洗浴
剧烈运动后,人体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排汗增多,此时洗冷水浴会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如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昏眼花,重者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