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宝宝“暴力” 爸妈“愁了”

2019-01-08 15:31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帮办记者 文秋华

孩子现在2岁,我发现他很喜欢打人,带他到小区花园玩,好端端的就把小朋友给打哭了,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很多次了,有时候在家里也要打人,怎么说都说不听,让我很苦恼。”家有2岁小宝的赵女士对于孩子打人这一问题感到很头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打人呢?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纠正孩子的行为呢?近日,记者咨询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詹英杰医生。

詹英杰医生指出,孩子爱打人,常发生在1到3岁或刚进幼儿园的时期,父母都深怕孩子从此养成坏习惯,更担心人格的发展。孩子出手打人的问题,要分年龄及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打人,心理窝火,会大声呵斥或动手教训孩子,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有些孩子会模仿你以暴制暴;有些孩子会当下不敢,下次你没看到时,他又打人;有些孩子会很生气,搞不清楚规则,觉得你可以打他,但为什么他不可以打别人。

【分析】搞清原因 对症下药

不论是亲朋好友或邻居的孩子,只要有过动手打人的行为,对于模仿力强的孩子,看在眼里,当然会学起来。甚至是电视、影片中的情节,孩子也会照着学。不难发现,这些孩子不管是生气还是开心事都可能动手打人,因为他以前看到的情景就是这样的。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孩子家长的体罚:孩子看到家长生气就打人,所以他会在自己生气时也打人。

大约一岁左右的小孩,也会出现有打人的举动,特别是本身反应强度较强、较急躁的孩子,他们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要大人注意他、理解他的需求。如果大人对于孩子的肢体语言表达敏感度较低,孩子就更会出现这样的举动,因为他会发现,只有这样大人才会注意到他。

两三岁后若有感统失调的孩子,与人打招呼或碰触因为力道控制不好,就很容易被误解是打人;另外感统失调的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情绪,也容易出现打人的行为。

孩子动手打人,也有可能是他生气了,但是语言表达情绪能力不足。例如两三岁的孩子与同学游戏,结果玩具被抢,这个年纪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肢体动作来得灵活,因此很容易直接以行动表示情绪。

年纪小的孩子与大人互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能不小心出现打人的行为,这时候如果大人反应不当,例如“咦!你怎么打人呢!”孩子会发现这个行为达到的结果很特别,就会一再尝试而变成习惯。

【建议】略施小计 纠正习惯

断绝环境中的模仿源。在孩子5岁之前,避免让其接触任何有关暴力的游戏、影片,甚至和会打人的孩子一同游戏。虽然很多家长都有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但对于年纪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你越是告诫,他们越是想尝试,所以预防胜于治疗。

大人越是生气时越要冷静。“打”这个惩罚方式绝对不适用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孩子做错时,大人可以冷静的要求孩子“你犯规打人,请去隔离区罚站”,大人的情绪千万不要随着孩子一起高涨,因为你就是要让孩子学会你的情绪控制能力。

如果可以,请在孩子打人前阻止他。利用“红绿灯”的概念教导孩子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家长抓住孩子的手,停住孩子的动作为“红灯”,让孩子想想看这个举动可以吗?引导孩子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为“黄灯”,让孩子去执行正确的行为是“绿灯”,例如孩子玩具被抢,可以教导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请先还给我”。

应重复演练对的行为。如果孩子已经打人了,除了让孩子向对方道歉,也要请孩子重新演练一次正确的应对方式,才不会一碰到类似状况,孩子只会用打人的方式响应。

找到发泄渠道。平常也能帮孩子找到可以宣泄情绪的活动,像是揉纸、拉黏土、打球等等。

平日里家长可以和孩子多玩冲动控制游戏。有些游戏也可平时在家玩,增加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或者运用故事教学,利用绘本加强孩子情绪表达能力,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教育孩子要学会情绪控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