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一个乡村老党员的“幸福感”

2019-06-26 09:51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赖寒霜 特约通讯员王裕

    六月骄阳,记者来到吴川市黄坡镇唐基村,村里的老人孙华正在村广场树下与村民们聊天,这位全村老少都尊敬的老党员、老干部已84岁,耄耋之年不忘初心。他常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就是为了村民过上好日子。

    看见记者,孙华快步迎上来,要记者坐着他骑来的单车去看唐基村的变化。

    唐基确实蜕变了,一个百年来以种水稻为主的小乡村变成当地一个商贸繁荣的商品集散中心,村里有大市场、商业街等,村场规划齐整,百业兴旺。

    日子艰辛却充满希望

    孙华出生在解放前唐基村一个贫穷家庭,家里六兄妹,他最小。在他记忆中,自小就没有温饱过,住的是两间破烂屋,一张棉被全家盖,小时候从没穿过新衣服,赤脚走田埂,再冻再饥都忍了。就是因为太穷苦,父亲在他2岁时就病死了,从此一家子更是饥寒交迫。

    解放后,他一家有了几亩地,虽然每天吃的是稀饭地瓜粥,但勉强可填饱肚子,穿的补丁衣服也可御寒,兄弟姐妹也就这样渐渐长大了。

    孙华在村里小学读过一年书,因家穷也就提早回去种田了。到1973年,他的一生迎来了大变化,建起了自己的60平方米的砖瓦房,娶了妻子,成立一个新家。也在那一年,他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开始了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

    走在绿荫村道上,孙华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对记者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地里种出的东西多了,农民家里真正有了余粮,农活再累心里也是甜的。“那时饱暖无忧,心里踏实,日子有了盼头。”孙华笑着说。

    沧桑巨变幸福满满

    改革的春风在唐基村绽放出巨大的光芒,村民们纷纷洗脚上田,有的入城经商打工,有的在村里办起手工作坊,村民们各展其能,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了。

    作为村里的党员干部,孙华一心做好村务工作的同时,也在村里贩鱼虾开肥料店,后来又开了饭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孙华育有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夫妻俩做生意赚钱养大四个孩子,让他们认真读书,后来四个孩子都读大学并在外地工作了。孩子们知书识礼孝敬父母,不断汇钱回家。到了2000年以后,孙华便放下了手里的生意,一心一意当好村干部,先后出任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作为党员干部,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孙华心里话,他全身心带领村民规划好村场,创建生态文明村,把唐基打造成当地的“商贸中心”,村里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让孙华心花怒放的是,如今的唐基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华,村民们也越来越富有。他认定自己的变化就是村子的变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把自家的60平方旧瓦房改建成平楼时,村里已崛起一栋栋新楼房;到2010年孩子们汇款回来又建起一栋三层大楼房时,村里几百户村民几乎都有了自己三四层的漂亮小洋楼。

    孙华脚步越来越快,走到村场一棵几百年的见血封喉树前,感慨万分。他说,80多年了,这棵树与他小时候差不多一样,那时是一树独高,周边都是低矮的破旧泥砖房,如今呀,周围的村民楼都高过这棵树了,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现在已退下来赋闲在家,但心系党,心系群众,看到祖国大地到处一片繁荣昌盛,由衷地高兴,心里是甜甜的幸福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