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中)正在给战友进行业务知识讲解。
深夜的南沙永暑礁,静谧安宁的背后是守礁官兵默默的坚守。永暑礁守备部队某单位助理工程师姜超刚刚走下战位,就带着3名技术骨干对某型装备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制定解决措施,他们不想让问题“过夜”。姜超来南沙工作才5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他早已融入了南沙这片火热的大海。
姜超原来所在单位驻地为沿海繁华都市,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正值意气风发的他却选择到艰苦的南沙,其间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父亲对姜超说:好男儿,到南沙去!
今年3月,身为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助理工程师的姜超打电话征求父亲姜光鸿的意见:南沙守备部队选调干部,他的条件正好符合,该不该报名?
除了条件艰苦,南沙的海空情也极其复杂。姜超的父亲姜光鸿这些年对南海形势也有所了解,他的第一反应是南沙当兵“危险”。但姜光鸿在静静地听完儿子的述说后,这个经历过战火考研的男人没有太多的犹豫,果断地告诉儿子:去,到南沙去!好男儿,理当保家卫国!
经过考核选拔,姜超来到了南沙永暑礁守备部队某单位,并很快开始崭露头角。适逢单位列装某新型装备,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的装备保障是一个大难题,在没有经验可循、专业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姜超和战友们迎难而上,连续奋战,查阅上千份资料,组织实战条件下保障训练,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科学规范的保障方法,编写了某型装备保障流程,提高了某型装备使用效益,为该型装备在岛礁环境快速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有苦不言苦,有累不说累。姜超和所有驻守南沙岛礁的官兵一样,在孤独中坚守,在恶劣环境中练兵备战,只为守卫南沙寸土寸海不失。
好男儿,到南沙去!那个晚上,姜光鸿与儿子通完电话后久久不能入睡,这些年由于为生活奔波而早已淡化的血性豪情又在他内心深处悄然升起。从西南边陲炮火中走来的姜光鸿,更加明白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生活更需要人来守卫。他希望儿子能步入军营,为国站岗。
姜超也没有让父亲失望。2009年9月,姜超凭借高考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某知名军事院校,成为一名军人。在校期间,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学员。2013年6月毕业时,他被跨军种分到海军某部,面对陌生的岗位,姜超从头开始学起,摸线路、爬管道,主动向士官骨干学习。他以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并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
爷爷对父亲说:好男儿,到前线去!
到南沙去!姜光鸿坚信自己支持儿子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就像当年自己的父亲鼓励自己为保卫祖国到西南边陲前线去一样。
那一年,祖国西南边陲战火纷飞,面对入侵者的公然挑衅,我国发起自卫还击。“好男儿,到前线去!”姜超的爷爷姜佐臣,虽然双眼已失明,但仍鼓励他的儿子姜光鸿去当兵,到西南边陲的前线去!这位在解放战争中失去双目的老人,虽然比任何人都希望儿子在身边,但他的态度很坚决:此时国家更需要儿子。
1986年10月,19岁的姜光鸿应征入伍,成为原成都军区某部的一名炮兵。入伍后姜光鸿刻苦训练,在参加团里组织的新炮手比武中一举夺冠,获嘉奖一次,同时被评为“神炮手”。随后,姜光鸿所在部队开赴前线。由于姜光鸿的父亲是战斗英雄和伤残军人,按照规定,姜光鸿本可以不用上前线,但姜光鸿谢绝这样的“照顾”,他两次递交请战书,最终上级同意了其请求。姜光鸿表示,父亲送他来就是为上前线的,怎能临阵退缩?
在一次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我进攻兵力受到敌人强大火力阻击。姜光鸿所在部队奉命对敌火力实施打击。炮火硝烟中,姜光鸿和战友迅速出击,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一发发炮弹飞向敌方阵地……由于作战勇敢,姜光鸿荣立三等功。
在长达两年多的边境作战中,姜光鸿共经历大小战斗50余次。西南热带丛林温度高、湿度大、衣物霉烂、食品变质,姜光鸿和战友们克服各种恶劣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给侵略者予以有力打击。回顾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姜光鸿总是豪气满怀,他总是这样对儿子姜超说:作为一名军人,能够为国家而战,是无上的荣光。
1947年6月,只有20岁的姜佐臣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姜佐臣跟随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广州,数千公里的路途,一路急行军一路战斗,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60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日日夜夜,姜佐臣心潮澎湃,他这样告诉已经考上军校的孙子姜超:“军人历来是与牺牲奉献相伴的。”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大大小小的战斗姜佐臣不知道打了多少场。姜佐臣英勇杀敌,立下了大小20多次战功。姜超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讲故事,讲到动情时,爷爷都要从柜子里拿出装满军功章的小箱子给姜超看,一脸自豪。
然而,让姜佐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军旅生涯却在即将迎来全国最后胜利的时刻划上了句号。1949年10月,在解放广州的一场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姜佐臣的左眼穿过右眼,击穿了他的眼球。那一刻,姜佐臣没有了意识,用手紧紧捂住自己血肉模糊的双眼,疼痛让他一度失去了知觉。战友一边扶着姜佐臣一边战斗。待姜佐臣逐渐清醒过来后,他抓着身边战友的手说:“先别管我,赶紧战斗!”战斗结束后,医生抓紧给姜佐臣进行手术,但因当时条件有限,没有麻药,靠八个人强摁住他,才顺利完成了手术。
因为这次战斗,姜佐臣荣立大功一次,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双眼,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战斗的集体。
家国情怀:爷孙三代坚信有国才有家
姜超打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像爷爷和父亲一样的军人。2009年,姜超毅然选择了一所知名军校的前沿专业,成为了一名军校大学生。临上学前,姜超一边给爷爷洗脚一边告诉爷爷自己即将去上学的消息,尽管当时爷爷已经因病意识不清,但依然颤颤巍巍的竖起大拇指,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出了一句“好”!简简单单的一个“好”字,饱含了爷爷对姜超的期许,也是爷爷对姜超献身国防的欣慰。
姜佐臣在病重期间,反复对身边的亲人说,不要将其病重的消息告诉孙子,以免影响其学业。所以让姜超深感遗憾的是,在他新训期间,爷爷因病去世,他却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
这一家人,有着朴素的家国情怀。
如今,守卫在祖国南沙的姜超,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虽然战备任务繁重,但他每次都这样告诉父亲:“我要像你和爷爷一样,不能给你们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