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界铭言是对很多医生的写照。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在今年“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重症医学科),采访了该科室医务人员,对于这些一线医务人员来说,他们每天都在与生死较量,从死神手里抢人,“医师节”也是普通的一天。 ICU医生最长的休假也许是病假
在ICU,医生的工作是高负荷的。每位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都对记者说:“每天交班时,如果值夜班的医生有机会在值班室休息超过一个小时,那么大家都会认为这个夜班算是幸运的。”因为,ICU医生在值守夜班时,需连续不停地评估病房中20-32位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如果以每个病人需时5-10分钟计算,夜班也只够满足两三轮的评估,如果出现紧急抢救情况,时间显得更为紧张。不少ICU医生告诉记者,也许最长的休假时间可能就是自己的病假了。
ICU在老百姓看来是神秘的,与普通病房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探视制度、签署各种知情书……而这些都是ICU医生每天要向家属解释的内容。
为了让医生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治疗上,2005年进入ICU工作的佟琳医师,接受了医院“医普惠明工作室”的邀请,通过其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了“ICU三十问”的科普系列推文。在该系列中,她归纳总结了家属们关于ICU最常见的三十个问题,并附上回答。佟琳医师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支持,把这些文字变成动画的形式,向更多受众人群揭开ICU神秘的面纱。”
据流行病学研究,大于或等于两个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就已经超过90%。因此,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认为:对所有专业的医务人员都应普及重症医学知识和技能,让更多医务人员通过在ICU的轮转学习,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病人危急情况,尽早转进ICU进行救治,挽救他们的生命。” 在看似冰冷的地方给患者温暖 记者了解到,ICU中有许多高精尖的设备,收治对象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当病人转清醒后,往往面临转科室。但经常遇到一些家属不理解。ICU曾经收治了一位严重车祸伤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病人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接下来需要转到耳鼻喉专科进行处理。当医生建议病人家属转科时,患者女儿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转科。有经验的医师对家属的第一句话,不是开门见山要求转科,而是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你先问问你母亲,她是否愿意再在ICU中治疗,好吗?”
作为有丰富经验的ICU医生,深知重病病人意识转清醒后,往往会对ICU环境产生恐惧,对家人不在身边感到孤独,都有着想进入普通病房的强烈愿望。因此,让家属直接听到患者的心声是最有效的解释。其次,站在病人和家属的利益方,分析和商量医疗费用花费问题,患者后续治疗费用仍很多,那么为何不把有限的钱花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呢?最终家属同意转科。 据了解,ICU所有医务人员都力争在与家属沟通时,秉承“换位思考,平等相处”的原则。不少ICU的医师对记者说,在ICU,面对流泪、痛苦的家属,我们都会为家属端来椅子,让他们坐下来;递上纸巾,让他们擦拭眼泪;握着他们的手或拍拍他们的肩膀,让家属能感受到医务人员真心传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