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病人不方便去医院,但又需要专业的护理?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无需再发愁。因为,“网约护士”来啦!
近日,记者获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我市首家获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单位。业内预计,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只需动动手指,就可在家享受优质的护理服务,我市将进入网约康复时代。
提供出院后居家康复护理服务
记者了解到,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湛江市卫健局正式对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请示》进行批复,该院成为湛江市首家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医疗机构。
据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主,整合在职护士碎片化时间,优化诊疗—康复—长期护理延续服务链,为疾病慢性病、康复期、老年病、肿瘤患者等提供的出院后居家康复护理服务。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该院成立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心。该中心自7月份正式上线以来,已开展母婴护理、管道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康复训练、基础护理、个性化定制服务等200余例居家护理服务项目,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护理问题,降低了患者再次入院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家纷纷对“网约护士”表示欢迎。市民梁女士深有感触。她父亲已91岁高龄,患有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症、脑梗塞后遗症、左侧肢体瘫痪等病症,今年5月还住了一次院,出院后仍然需要带着尿管。梁女士表示,她会与其他兄弟姐妹商量,尽快请“网约护士”上门,为父亲进行护理服务。
“网约护士”不得上门输液
记者从市卫健局了解到,今年初,《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确定了第一批43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明确规定服务项目中的基本医疗服务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市卫健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需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证书》,并能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记录及不良执业行为记录。
哪些项目可“网约”?《方案》明确,服务对象包括:出院后患者,高龄或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终末期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母婴人群,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特殊病患人群,涵盖了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母婴护理、产后访视、骨科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确,这些情况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对象病情疑难复杂或病情不稳定,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的;涉及含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需提供输液等创伤性且医疗安全风险大或对操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护理项目的;超出常规护理服务项目范畴的其他情况。
我市将进入网约康复时代
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程功煌表示,“网约护士”的到来,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且已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现实社会中,很多老人与儿女分开单独居住,儿女们为了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每日贴身照顾老人。很多时候,作为儿女最担心的就是家中老人因突发疾病导致无法及时送到医院而影响治疗,同时也担心身患旧疾的老人因犯病忍受痛苦而不能得到及时照顾。“网约护士”的到来,只需手机预约就可以将护士请到家里进行医疗护理,无论对于老人还是家人都是一种便捷的方式,这对于老人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福利。
目前我市只有一家医院获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面对一个庞大的网约康复市场,已经有不少医疗机构有申报意愿。但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想获批,申报的条件不低。《方案》要求,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或已开展护理巡诊服务或护理服务已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含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具备或已依托可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申请、跟踪、评价等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
程功煌预计,“网约护士”的到来,利国利民,且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随着更多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我市将进入网约康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