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穿越百年时光 品读古埠文化

2020-08-18 16:0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图 记者 刘金凤

    

老街骑楼。

    8月16日,湛江开渔节的盛况刷爆了朋友圈,而赤坎区也整合开发老街片区的古商埠资源,顺势推出了古商埠精品线路一日游。

    该线路将“赤坎十码头”串在一起,突出赤坎的“古商埠”文化,是一条飘着“海鲜味”和“文化味”的线路。老街历史深厚,要想解读那些陈年的历史,最好能找个“老赤坎”带路。记者邀请了几位了解历史的“老湛江”,沿着古商埠精品线路走一走,说一说,品读老街历史——

明德艺术馆。

    听“老湛江”说“银赤坎”历史

    赤坎因埠而兴,其经济贸易可上朔到汉代,宋明时初具规模,故有“金芷竂,银赤坎”之称,清乾隆年间赤坎已经形成10个阶梯式码头,商贾云集,盛极一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口岸。如今,十个码头依稀残存,湛江知名油画家阎大钧创作了油画系列《赤坎十码头》,至今在广州湾历史民俗馆可一睹风貌。

    走进老街,听热心文史的“老湛江”胡贤光和梁政海说一段历史,更能让人遥想当年古埠繁华的盛况——

    宋朝的经商潮籍商人已有跨海至南洋及世界各地的行商船艘,特别是闽南商帮在赤坎商埠的客商船户较多,外来商人用原藉地名来称呼赤坎港的停船码头为绍安港、云霄港、漳浦港等。这一段历史有碑刻为证。早年,湛江市博物馆从各会馆收集到数块碑刻,包括嘉庆二十一年(1816)《诏安港客商船户出海名次开列碑记》、嘉庆二十四年(1819)《云霄港碑记》、光绪三年(1877)《漳浦港瓦铺碑》、光绪七年(1881)《云霄港瓦铺碑》,见证闽南商人将航运海路线港口向广东雷州半岛(赤坎古商埠)挪移的印记。其中,《诏安港出海名次开列碑记》开列了众多在赤坎经商的福建、浙江商户及船户出海人姓名。

    各地商帮汇集的赤坎古埠,不仅带来了商贸繁荣,也促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比如,潮州商帮是广东一大地缘性商人集团,包括海阳(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东、澄海、普宁、丰顺、南澳等地商人群体,他们出海船只均按清政府规定,以红膝油船,十分耀眼;本地的广府商帮具有“珠矶巷”人性质,兼具冒险的胆识和勇气,以及市场竞争意识,适应世界海上贸易的各种行为和方法。不同的商帮文化交织,折射出多元的海洋商业文化品格。

    广州湾时期,赤坎加快码头建设,开放对外贸易成为自由港,逐步形成以广州湾为中心的海上交通运输网,与法国、越南、泰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有轮船往来。

游客在老街的咖啡馆小憩。

    贯穿百年的赤坎精品“一日游”

    为一睹开海的盛况,安徽17名游客飞抵湛江,开启4天3晚的湛江游。首日,他们循着赤坎区文旅体局推荐的“赤坎古商埠精品线路一日游”出发了。

    “《隐秘的角落》让我想来湛江打卡,在看了许多关于湛江的推文之后,我更想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安徽游客王先生说。让我们一起跟随客人的脚步,走一走这条精品线路,品味赤坎古商埠的文化味道。

    广州湾历史民俗馆位于和平路51号,是典型的岭南骑楼,分上下两层,圆拱形门廊加上蛋黄色外墙,馆内主要展有1898年-1945年法国租借地广州湾时期的生活器皿、商业器具和历史文物。

    民俗馆旁边的古玩文化城由许爱周旧居改造而来。该建筑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坐西向东,为三层中西式砖混结构平楼顶。旧居开4个大门,东南大门有两支爱粤尼式柱,内设4处楼梯,其中间有两处楼梯,楼梯栏杆为铁花纹栅混凝土小磨石米,整座建筑保存完整。

    三有公司旧址位于民主街道三民居委会和平路28号,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为二层五开间砖石砖混结构,正面四间六柱(大门左右各两间),大门为拱形,有图案花纹。该建筑从建成作为三有公司的经营场所,专门经营鸦片烟膏生意。

    广州湾商会旧址中山街道办三和居委会民主路107号,始建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2005年修缮。该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为二层法式砖混结构建筑,进入大厅后有木制楼梯上二楼大厅,有前、后廊;门窗作长方形拱顶状,顶有钟亭,原有一钟,已不存在。该址原为广州湾商会会址,后曾作湛江市商会、湛江市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地点。

    大通街(8号古码头)位于中山街道办三和居委会民主路西端,始建于明末,民国初期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废止“海禁”令,古码头进入繁旺兴盛时期,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民国初期。1号至8号古码头走向为自东北向南,9号和10号古码头走向为自东南向西,为红砖、青石、玄武石构;5号和6号古码头顶部有石框木柱栅式闸门;5号古码头有水井一口,石砌,圆形,水井已废;10号古码头出口处有圆井一口,石砌,水可饮用;6号古码头闸门墙壁内有青石碑刻2通。这些古码头对研究坎古商埠发展和兴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湛江市古埠非遗展览馆位于五号码头旁,建筑保留原有风格,与老街浑然一体,是展现湛江历史文化、民俗民间艺术、全市非遗资源导览的窗口。展馆展陈面积约300平方米,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展示理念,通过文字、开云(中国)、仿真实物、泥塑等静态展示结合视频播放、现场文创制作动态展示等形式,呈现了我市92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特的艺术魅力,令参观者从视觉、听觉上走进非遗,发现非遗之美。

    南兴街静园位于中山街道办三和居委会南兴街49号,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1939年梁显强(南海人)、雷剑虹夫妻俩在此开设了“现代”照相馆,是广州湾第一间大型照相馆,现为民用房,坐西南向东北,为三层欧式砖混木结构,大门有拱形华栅,内有多立式、彩玻、花饰门窗结构建筑。

    水仙庙又名炎河帝庙,紧靠8号古渡头,据说建于明代,原为三开间砖木结构,进深三间,现仅存正中一间。庙前尚有水井两口,供民用,许多老赤坎喜欢来此汲水回家煮茶,称其为“神仙水”。

    明德艺术馆位于赤坎区民主路46号,经过3年的修缮,于2019年1月面向世人开放,是一个集艺术展览、建筑科教、历史回顾等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以历史为轴,以文化为线,串起的赤坎古商埠精品一日游线路,让人在古今云烟中漫步,身心丰盈。“百年商埠,烟火故里”,无论古今,“埠”文化始终是赤坎的“核”,而湛江人出海通商通达四海,满载归来享受人间烟火的美好寓意从未改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