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碧桂园(02007.HK)披露2020年中报,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经济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上半年公司业绩依然亮眼,交出一份靓丽成绩单,并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0.55分(半年派息总额占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以实际行动回馈投资者。
业绩攀升 财务稳健 土储充裕
中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共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669.5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3185万平方米,继续位居行业前列。在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的1~6月全口径销售额排行榜中,碧桂园销售金额3723.1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销售回款率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处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2020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509.3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4%,已连续5年高于90%,在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快速销售回款保障充足的现金流,进而大大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碧桂园集团可动用现金余额高达2055.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0.5%。另有约3288.1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营运资本充裕,资金保障能力良好。
有息负债总额由去年底的3696亿元下降至3420.4亿元,相较去年底下降7.5%。报告期内,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仅为58%,远低于行业90%的均值,已连续多年保持净借贷比率低于70%。这在国内地产企业中并不多见。高质量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始终让公司杠杆保持行业低位。
截至2020年6月底,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2662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8个地级市、1334个区/县,布局广泛性居行业之首。
另据亿翰智库统计,上半年碧桂园新增土储货值1857.8亿元,居行业首位。丰富的土储,强力支撑着集团未来发展。2020年下半年权益可售资源充足,约为人民币6412亿元。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已进驻的三四线城市中,85%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合理状态。2020年上半年,碧桂园的销售情况也佐证了三四线城市的比较优势:三四线除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月份外,其他月份都实现同比增长。三四线城市销售额自3月起平均每月同比上升11%,明显优于一二线城市单月销售同比变化水平,反弹更明显。
据有关媒体表示,碧桂园聚焦于三四线城市的战略,是经得起逻辑考验的深思熟虑之举。而湛江在此类城市群中则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前,湛江在广东省规划的“一轴多中心,一心两极双支点”发展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继被定位为国家“—带—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北部湾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后,正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城市格局和战略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也急剧扩张。随着高铁入城,五龙入湛,湛江加速融入“一带一路”,这座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碧桂园自2015年进驻湛江,深耕湛江5载,布局18城,拥有近30000户业主,不仅见证湛江城市发展变迁,也改变了湛江人居格局。
科技驱动 全链覆盖 挖掘新能
碧桂园拥有业内领先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在覆盖房地产开发所有环节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持续围绕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新动能,机器人建房、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新业务均有显著进展,形成房地产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社区产业链的全覆盖,内循环经济的格局初显,成为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新动力。
据悉,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自2018年7月成立以来,重点围绕建筑机器人+装配式+BIM技术、新型装配式及相关核心技术,搭建系统化研发体系,组建了5大研究院,招募了36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进行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施工设备、装配式等的研发、生产、制造与应用,同步实施系统化产业布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手段,推动建造新工艺与机器人协同发展,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体系。
2019年,碧桂园成立全资子公司千玺机器人集团,率先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开发、生产、运营、供应链体系于一体的智慧餐饮集团,用最好的食材和烹饪技术向全社会提供健康卫生、好吃、快捷、实惠和富有科技感的美食。
此项技术在今年疫情期大放异彩。为了让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吃上热乎的饭菜,碧桂园通过国强基金会向武汉捐赠的首台煲仔饭机器人,并于2月16日在武汉正式投入使用,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煲仔饭。这部充满暖意的煲仔饭机器人给抗疫一线的“战士”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温度,也在公共卫生危机中展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截至2020年6月底,碧桂园已申请各类专利611项,目前已获授权的有205项;汉堡机器人、云轨系统、一体化全自动蒸箱、火锅智能配餐机器人及自动物流系统等61款样机正在研制,其中迷你雪糕机、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咖啡机、汉堡机已进入量产阶段。
践行责任 加强党建 精准扶贫
除用好房子、优秀人才、技术领域突破去直接促进城镇化,碧桂园的4+X扶贫模式也在间接引领城镇发展。一直以来,碧桂园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对人好,对社会好”的企业精神。自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赠算起,杨国强家族、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为社会累计捐赠超67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
2018年,碧桂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战略号召,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到目前扶贫项目涉及16省57县,其中结对帮扶9省14县33.7万贫困人口,已助力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脱贫超31.8万人。
今年初,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严峻。一方面果蔬价格上涨,老百姓买菜贵、买菜难。另一方面,农村因受疫情影响,应节蔬果线下销路受阻,农户的生活陷入困境,束手无策。碧桂园江中区域湛江城市公司的党员志愿者走进帮扶重点村雷州市那毛村,采购该村的小番茄、菜椒和茄子等农产品约1.5万斤,分别送到碧桂园在湛江的各个小区,同时解决了农户商品销售难和疫区群众生活物资供应紧张的难题。
其后,碧桂园集团决定支援湖北一线瓜果蔬菜,在第一批农产品名录里面,雷州那毛村就有15吨的农产品订单量。在党员志愿者的帮扶下,如今的那毛村,宽阔的水泥大路,别致的竹栅栏,随处可见的康乐休憩点,用乌石修建的房子围墙,别具心思的花池,曾经的贫困村仿佛成了“度假村”。
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集团目前已创办了3所慈善学校,分别是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今年7月,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揭牌,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碧桂园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7月,福布斯中国发布2020年中国慈善榜,碧桂园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家族第12次入选榜单,以15.2亿元的捐赠总额位列榜眼,在公益慈善领域持续作出贡献。今年疫情期间,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先后共捐赠2亿元设立抗疫基金,全力支持一线抗疫工作。碧桂园在慈善公益事业上的探索与努力已非一朝一夕,无论是社会公益,还是精准扶贫,都将家国情怀付诸行动,更倾注企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