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退休过后,不少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又过上了另一种忙碌、辛劳的生活,她们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她们就是在家里默默帮子女带娃的奶奶、外婆。她们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年轻时吃过苦,如今该是静享晚年的时候。她们又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照顾孙辈的任务。老人们的晚年带娃生活,有劳累也有快乐,今天,记者带你走进带娃老人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所思所想。
58岁到64岁我带大了3个孩子
“彭姨,你又要抱孙子了,恭喜啊!”小区花园里,邻居向正在带孙子玩耍的彭姨道喜,彭姨苦笑,没有答话。彭姨今年64岁了,现在住在小儿子家里,帮他照顾孩子,还有两个月,小儿子的“二孩”就要出生了,彭姨又有得忙了。
彭姨55岁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后,彭姨过了几年清闲快乐的日子,那几年,彭姨早上去打太极拳、晚上去跳广场舞,每周还有两天去老干部大学学国画,每年两次约上老闺蜜们一起出省游,退休生活悠哉悠哉,闲适又充实。彭姨的退休生活真真可以用“潇洒”来形容。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年,彭姨的大儿子结婚有了孩子,儿子儿媳都是工薪族,请保姆是笔大花销,再者外人带孩子总是不放心,彭姨只好和过去的安逸生活说再见,住进了大儿子家,帮忙照顾宝宝。
“和工作比起来,照顾孩子才是真的辛苦。”大儿媳休产假期间,婆媳二人还可以分工合作,一人做家务一人带孩子,等到儿媳产假结束要返回工作岗位,只剩下彭姨和宝宝在家。孙女从小就是高需求宝宝,特别敏感,一刻也离不得人,总是要奶奶抱着哄很久才能入睡,睡着后也很容易惊醒,醒来后又要抱着哄很久才能停止哭闹。彭姨长时间抱着孩子,累出了肩周炎和腱鞘炎,但是也不敢和儿子儿媳说,就算说了有什么用呢,难道让儿子儿媳请假回家带孩子?还是咬咬牙坚持过去,疼的时候就贴贴药膏擦点药油,忍忍就过去了。
孩子慢慢长大了,好不容易熬到孙女两岁半,眼看着就能送去幼儿园了,这时候二儿媳怀孕了,“帮大儿子带大了孩子,肯定也要帮小儿子带呀,要不然小儿子两口子不得有意见?”于是,在大孙女上了幼儿园后,彭姨“无缝对接”,来到了小儿子家帮忙带孩子,之前在大儿子家的那种缺觉、腰疼、腿酸的生活,又重复了一遍。
小儿子家的孩子刚够两岁,大儿媳又怀上了二胎,“当时小孙子才两岁多,去上幼儿园还太小,但是大儿媳眼看着就要生了,也需要人照顾,那时候真的分身乏术。”彭姨和两个儿子商量,让大儿子家先请保姆带孩子,等到二儿子家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自己再过去带孩子。这几年彭姨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六年间,她带大了三个孙辈。现在小儿子的“二孩”很快也要出生了,彭姨想,等把这个宝宝带到可以上幼儿园,她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也就能过上清闲日子了。
只会说hello和byebye 漂洋过海去澳洲带孩子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郑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湛江人,文化程度不高,英语单词只会说hello和byebye,就是这样一位连日常英语会话都不会说的中年妇女,为了帮女儿带孩子,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异国他乡照顾宝宝。
2018年,郑阿姨远嫁澳大利亚的女儿在异国生下孩子。郑阿姨的女儿是独生女,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前往澳大利亚深造,认识了从小在当地长大的华人男友,交往过后决定结婚。出国前,女儿是家里的娇小姐,家中的家务从不沾手,放心不下的郑阿姨申请了签证,前往异国帮女儿带孩子。“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下机的时候腿都伸不直。”到了女儿家,郑阿姨就忙开了,想方设法买食材给女儿煮催奶汤,给孩子洗澡换尿片,给家里打扫卫生,一刻也停不下来。
没想到的是,郑阿姨忙前忙后却不被女儿接受。原来,女儿在怀孕时就上当地的“孕妇学校”,学习了许多育儿知识,还与当地的妈妈们经常交流取经,郑阿姨那“老一套”带娃方法,在女儿眼里是落后的、不实用的,甚至是愚昧的。“也许是社会进步得太快了吧,沿用了几十年的方法在年轻人眼中都是不科学的。”郑阿姨无奈地笑笑。不过让郑阿姨欣慰的是,用“新方法”养育的孩子长得壮壮的,女儿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娇气,让她松了一口气。
因为签证的关系,郑阿姨只能在当地逗留3个月左右,今年过年前回了国,本想今年再去照顾外孙子,没成想碰上了疫情不能成行,上个月女儿又怀上了二胎,这让郑阿姨忧心不已:“带孩子虽然累,在国外虽然是不习惯,但我这个做妈妈和外婆的,总归是放心不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去。”
虽住在儿子家背井离乡依然感觉孤独
在外人眼中,张婶是一位幸福的奶奶,儿子、儿媳事业稳定,7岁的孙子聪明伶俐,3岁的孙女健康可爱,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可外人看不到,这幸福的背后,张婶和老伴付出了多少。
张婶是湖南人,儿子在湛江工作、成家,在孙子出生前,张婶一直和老伴住在湖南老家。7年前大孙子出生,张婶离开住了大半辈子的家乡,来到湛江带孙子。那时候,张婶刚刚退休不久,身体还算硬朗,
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一开始肯定有点不适应,但为了带小孩没办法。每天上午,儿子儿媳上班后,张婶就带着孩子去小区花园玩耍,久而久之就与这里的老人熟络了,也没有陌生感了。带孩子溜达一会儿后就要顺便到楼下的超市买菜回家,外出去菜市场是不可能的,带着小孩不敢走这么远。而且,由于小孩子容易闹腾,每天中午饭都是见缝插针,趁孩子睡觉时简单做点吃的。
好不容易等到孙子可以上幼儿园了,张婶打算回老家和老伴享受享受清静的老年生活。2015年底,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传出来,儿子儿媳就宣布,他们要再生一个。张婶听到这个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如果有两个孩子,家里热闹,将来养老压力没有那么大;忧的是,再生一个孩子还不是得张婶带吗?
来湛江带孩子7年了,张婶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血糖血压的指标已处于临界值,腿脚也不如以前灵活,生活中被家务和琐事填满,最让张婶无法忍受的,是对家乡和老伴的思念。虽然是住在自己儿子家里,但儿子儿媳才是小家庭的核心,自己是做妈和婆婆的,有很多心里话无法和他们诉说。看着自己以前的同事退休后到处旅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说实话,张婶内心很羡慕,也很想拥有喘息时间,但面对如今的现实状况,是很难做到的。张婶已和儿子沟通,等到明年春季开学,就可以把3岁半的孙女送入幼儿园,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该回老家享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