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不少中老年人也加入抢购一族。记者欧阳泽 摄
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盛宴已经开启。“双11”,已经从多年前的“光棍节”演变而成全国甚至全球购物爱好者与电商平台的狂欢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年中难得的扫货机会,商家纷纷打折促销。你对“双11”的印象又是怎样呢?自己在“双11”是怎么“买买买”的?“双11”狂欢的背后,你是否还能保持一份理智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网上“买买买”>>“网购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作为一名年轻的上班族,我认为购物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无论是衣食住行,我都喜欢在网上‘买买买’。”家住吴川市梅菉街道沿江路的欧小姐说,她当天刚买完一件上衣,不经意扫过应用,发现“双11”活动已经开启。
欧小姐说,她平时习惯在天猫上跟踪自己喜欢的化妆品、小饰品,有的化妆品虽然不怎么打折,但比专柜送的东西多,非常划算,还有的化妆品、小戒指和耳环打折力度大,物品也很放心,因为是购买过多次的网店。她说,“双11”吸引用户的点是促销和折扣的力度,各品牌的折价契合消费者心理。
对比往年,今年“双11”的促销季从11月份就正式启动了,湛江很多网购达人已提前“剁手”甚至快递都送达到家了。“目前已经收到四五个快递,‘双11’当天应该不用再买了”,家住赤坎区的杨女士是个资深网购人士,今年各线上平台从10月底就启动各种定金预付模式,在11月1日付完尾款后,她的快递就陆续到家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网购一族。较于年轻人的网购习惯,老年人在网购的时候会更加理性,他们不会“上瘾”,不会只因“便宜”就下单购买,而是看是否需要。家住吴川市区的凌姨,今年65岁,她3年前开始网购,第一件商品买的是洗衣机,直接在网上选好型号,付款、预约、安装都十分方便。后来,她又学会了网购衣服,今年她看好一双鞋,原价300多,“双11”当天抢购才90多,10天前就已经放到购物车内准备抢购了。她说:“每次抢到合适的东西都有一种成就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认为,网购已经成为现今主流购物方式,老年人也慢慢越来越熟悉这一消费方式,网购的展开,为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捷,更是为老年人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提高了生活的品质。
先涨价再打折>> 谨防“买的不如卖的精”陷阱
“双11”是一年中难得的扫货机会,不过,在商家们使尽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可能让你陷入“买的不如卖的精”的陷阱,比如先涨价再打折、优惠手段复杂、黄牛横行等等。
“先涨价然后再打折,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家住坡头区龙头镇梁女士说,她去年“双11”的时候在网上买了一件衣服,花了200多块钱,当时是说“双11”打折,但是她后来发现这件衣服平时也就卖200多块钱,在‘双11’的时候提到了300然后再给你打个折,实际上并没有便宜。
梁女士说,多年的网购经历让他对电商的发展多了一些看法,关于“双11”,她就想说一句话:按需购买,理性消费。套路太多,无须狂欢。“双11”诞生到现在,每年都花样繁多,玩法不断升级。以前就是11月11日,去年开始直接提前20天,从10月21日就开始狂欢。
梁女士谈到,往年“双11”她都会有意识地囤货,购物车里都是护肤品、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几次下来发现很容易消费过度,囤的货到了第二年的“双11”都还没用完,还有一些买了都用不到的东西,特别浪费。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观完全改变了,更注重环保和实用的需求。目前购物车参与预售的只有6个产品,此外,就是拒绝囤货。管它“双11”便宜多少,不是马上要使用的东西,闭起眼睛不买就对了。
据了解,对比往年的“双11”折扣,今年的促销算法更复杂,让不少消费者“吃不消”。“提前付定金可以享受定金全退的优惠,还有多件多折和满减活动”,对于今年的促销,家住赤坎区的杨女士认为,只要稍微算得不够精明,商家给到的促销优惠价根本无法完全享受到。商家给出的优惠力度看似很吸引人,但想完全享受到商家的全面优惠却并不容易。消费者要想享受到商家促销页面上的“双11特惠价”,必须完全满足各种优惠条件,如购买的产品的总金额刚好是300的倍数等,否则优惠程度将大打折扣。
消委会提醒>> “双11”要理性选购,谨防促销套路
记者从吴川市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到,眼下“双11”购物狂欢节大幕拉开,线上线下促销如火如荼,随着网络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直播带货、商家“砍单”、定金陷阱等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根据今年上半年吴川市消委会受理网络投诉专项分析,该市网络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以及商家延迟发货等方面。在此,吴川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双11”促销理性选购,谨防促销套路。
吴川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网购应谨慎选择电商平台及卖家,注重信誉和售后。要选择资质齐全、渠道规范、售后完善、信誉度高的电商。对个人发起的网上销售活动,如小区微信群、公众号等,要慎重参与。同时,要理性选择生活品,避免囤积浪费。选购食品、洗涤、卫生等生活必须品时,应依照自身实际所需理性购买,不要盲目跟风抢购囤积。还有,消费者购物前要了解规则,防范纠纷,注意商家的促销优惠是否存在隐蔽性限制条件,网购前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规则,主动规避网购风险。
在今年的“双11”网络购物促销节中,直播带货是各电商平台主打的促销模式。但直播带货属新兴消费业态,法律规制相对滞后,责任关系多样复杂,权责边界不够清晰,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容易发生问题。对此,吴川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要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选品团队的头部主播,尽量选择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除了直播带货,预售也是“双11”促销普遍采用的模式。今年“双11”从10月21日开始,电商平台就拉开了预售的序幕,主要通过支付定金,以“付定金立减”或“定金膨胀”等优惠形式进行促销。消费者付定金后,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平台往往就会自动关闭订单,而定金却不退还给消费者。为避免财产损失,建议消费者参与预售活动时,仔细阅读预售规则;已下单的消费者要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尾款,避免因超期而损失定金。在支付尾款时还应注意尾款金额是否与商家宣传的优惠价格一致。
此外,吴川市消委会提醒,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升级,“海淘”“代购”成为“双11”的重要消费方式。根据卫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门提醒,对于从国外境外进口的商品,消费者收货时要做好外包装消杀;接触物品包装后,要及时洗手消毒;食用进口冰鲜、冷冻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尽量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