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经开区公安分局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宣”同步推进的工作理念,创新战法,强化合成作战,加强预警劝阻和普法宣传,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截止目前,经开区公安分局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4宗,破案率同比上升28%,抓获犯罪嫌疑人110人次,为群众及时止损300余万元。
事前⇒ 强宣传 重预防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和作案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既有“猜猜我是谁”、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等传统诈骗伎俩,又出现了网络贷款、卖茶小妹、裸聊等,令人防不胜防。要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更是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民防范意识薄弱,法律知识欠缺是上当受骗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朋友知法、懂法、守法,提高防范意识,让辖区诈骗案件‘零发案’。”社区民警余大哥说道。
今年以来,经开区公安分局以辖区电信诈骗案件最新的发案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切入点,以提高群众的反电诈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与派出所建立高效联动共享机制,对高发案区域和高发案人群实施精准防范宣传,组建社区、学校为一体的反诈社群,密切警民联系互动。定期组织开展反诈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诈骗手段,认真讲解防范措施,提醒市民朋友时刻保持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努力做到防骗拒骗。
“以前,我对电信诈骗基本常识一窍不通,之前有一个自称是我儿子同学的陌生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儿子在学校打球摔伤了,急需治疗费……那时,幸好遇见了民警进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要不我真的会上当。”市民余大妈说。
如今,民警普法的身影遍布于大街小巷,前来咨询了解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不信天降福利,不露个人信息,不做可疑兼职,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慎接异常来电……”成为辖区群众张口就来的口头禅,辖区群众上当受骗率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事中⇒ 强预警 重拦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种类繁多、隐蔽性强,破案难、追赃难。而解决这类难题最好的办法是第一时间跟进劝阻。
虽时隔数月,可当王女士回想起自己差点被骗了几万块的事情仍心有余悸。今年6月30日,经开区分局刑警二大队民警黄翔、丘永金在外出办案途中接到紧急警情:辖区一群众正在被冒充公检法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诈骗,且其电话已被设置呼叫转移,情况十分紧急。得知情况后,民警一边寻求有关部门提供支持,一边与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确定王女士的家庭住址。当民警敲开王女士家门时,发现王女士正要将2万元转至对方的账号,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这场骗局。
当然,在拦截劝阻中,也发生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的群众把民警拉进了黑名单,有的把劝阻转款的民警当作骗子,有的直接把前来劝阻的民警轰出门……遇到这种情况,民警虽百般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绞尽脑汁使出十八般武艺把无辜群众从骗子的“虎口”中拉出来。
事后⇒ 强协作 重止付
如果钱已经转出去了,怎么办?紧急止付是关键。为此,经开区公安分局以“快、全”为目标,联合有关企事业单位稳步开展被骗资金快速拦截止付工作。2020年10月25日,在经开区某企业上班的冼某无意间在微信朋友圈发现了一款网络刷单平台。刷单者只需在存储现金到该平台,即可获取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的刷单返利。在丰厚的收益诱惑下,冼某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数千元储存到刷单平台。没想到的是,很快冼某真的收到了数百元的返利。操作简单、返利丰厚,尝到甜头的冼某便想着赶紧大赚一笔。于是冼某将用于购置房产的10万元一口气都存到了平台,让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等来的不是丰厚的返利,而是被平台客服无情地“拉黑”。此时,惊觉受骗的冼某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经开区公安分局报警。接报后,民警立即启动资金流止付机制,联合银行争分夺秒开展止付工作,成功阻止了被骗钱款流入犯罪分子手中。
在此,民警提醒大家:不贪不占不轻信不随意转款,你就是电信网络诈骗的“绝缘体”!但如果遭遇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时保存好各项转账信息,及时向民警准确提供涉案账号、手机号及其他通讯信息,讲明被骗经过,积极配合民警开展紧急止付。对于个人身份及银行账户信息可能泄露的,要及时采取更换密码或挂失等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