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坡头区黄上村乡村治理展现蓬勃活力

2020-12-03 09:1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 欧丹丹

    

黄上村村中的小巷村道,有村民自觉在打扫。 记者 李忠 摄

    坡头区南三镇光明村下辖8条自然村庄之一的黄上村,是一条“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2017年11月,黄上村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先进村”,2018年,黄上村被评为湛江市“改革开放40周年平安建设示范村”。2019年,黄上村以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质量补齐供水、排污、巷道硬底化、公厕建设、垃圾收集这五项工程的短板,做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还充分利用扶贫产业资金投资建设莲藕、肉鸭种养殖生产基地,让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村庄美化建设融为一体。

    美丽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关键,就好比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作为全村60多户、人口不过200多人的黄上村,用了不过4年时间,找到了一条因“建”而新,因“管”而久的乡村治理有效方法,让这座村庄的乡村治理展现蓬勃活力。11月30日上午,记者专程到黄外村深入探究了这条生态宜居乡村背后的“模式”。

    建设理念—— 公园主题式的花园农户

    海南红豆树、黄花梨、桃花芯、榕树……进入黄上村,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就这么迎面扑来了,冬日的暖阳,婆娑的树林,风吹过树梢的私语,走在林荫下的惬意,让人心旷神怡。这片茂盛的树林环绕着村庄,面积大约45亩。仔细看,这些树每一棵都加装了自动喷水浇灌管,可见细心呵护的程度。

    “每户农院的窗边都种植清香木,用来驱蚊虫。每家院子里都栽种上果树,就连各条巷道两旁,也铺设花圃种上花草。黄上村走的是公园主题式的花园农户理念。从2016年底开始,我们一直都在循序渐进,按照我们的思路和规划谋划。一天一个大变样!2017年11月,黄上村获评湛江市‘生态文明先进村’称号,2018年,黄上村获评湛江市‘改革开放40周年平安建设示范村’称号。”今年已经70岁的村民小组长李华金告诉记者。

    此外,黄上村以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质量补齐供水、排污、巷道硬底化、公厕建设、垃圾收集这五项工程的短板,做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还充分利用扶贫产业资金投资建设莲藕、肉鸭种养殖生产基地,让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村庄美化建设融为一体。除了建设黄上村的硬件,在打造黄上村的“软文化”上,也没有少费工夫。坐落于黄上村中心的文化楼,不仅是村容村貌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承载村民们在农忙之余煮茶闲话、议事商讨、切磋书画、读书看报等多个功能的文化中心。三层古色古香的文化楼窗明几净,满满一墙的藏书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村民的阅读需要,而一墙之外,平旷的文体广场也是村里举办各类文艺活动的好去处,近几年来,每到重要节日,黄上村总会在那儿热闹一下,或是免费挥毫写春联,或是举行拔河、乒乓球比赛,或是进行多彩多样的文艺汇演、广场舞展演,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让村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我热爱我的黄上村,我每天都像在花园里生活。村里的年轻人或在外打拼的乡贤每次回来都小住一段时间,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对村中事务也越来越上心。”村中一位大叔说。

    规划资金—— 农民工匠规划,乡贤筹集启动资金

    “我们根据省文件精神,大胆创新施工模式,由村庄自行邀请农民工匠回村承建项目,这对项目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坡头区政法委副书记林日荣告诉记者,李华金是国家一级建筑工程师,从湛江第四建筑公司四川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上退休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黄上村当“农民工匠”。从2016到2020年,在村中乡贤的帮助下,李华金凭借自己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工程建设经验,经过精心规划、科学设计、实用施工和严格管理,在村集体收入薄弱,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一步一个脚印地将黄上村从偏僻落后的小村庄改造成了具有先进示范性和突出建设经验的特色村庄。

    李华金告诉记者,当时的黄上村村民生活贫困,村容破败不堪,尤其是连接每家每户的还是烂泥路,想要外出一趟采购生活物资都非常不便。

    “我出生在农家寒门,小时候吃过的苦还历历在目,我知道过苦日子有多艰难,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是苦尽甘来了,但家乡人民的生活还是很艰难,很想为家乡办点实事。”李华金决心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建设和回馈自己的家乡,就这样,他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了大家口中可敬可亲的“老村长”。

    李华金到村民家里和大家聊天,到田间地头听群众心声,兢兢业业做调研、认认真真想方案、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闲置的宅基地、研究如何在夏天给村子自然降温,研究什么样的砖铺路经济实用,研究怎么规划能最大程度便利大家的生活,研究种什么样的行道树好看便宜还能驱虫,研究发展什么样的特色产业能够真正增收……他说:“民生无小事,我一定要尽己所能、想方设法地给大家把事情办细办好办实在。”

    长效机制—— 样板生态宜居带动村民乡村治理

    “4年来,当地政府和乡贤对黄上村的建设资金支持一共有300多万元,但是从长远来看,一切靠自己才是根本。”李华金告诉记者,因“建”而新,因“管”而久。管理维护比建设更难、更重要。如何发动村民自发参与到维护村容村貌、营造共建共治的氛围,这才是真正对生态宜居乡村的最根本保障。和其他乡村有点不一样的是,黄上村在发动村民自发投身乡村建设维护时,首先是以身作则一肩挑,做出阶段性的乡村建设样板给村民看,实实在在让村民享受到人居环境改善后的幸福,从而影响和带动他们主动参与。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黄上村人居环境维护长效机制是非常接地气的,“乡贤+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保洁员”。前期的资金建设投入是乡贤作为主角,后期的环境维护主角是村民,如何掌握好具体村务并处理好“繁琐家事”,会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村里一共有三个保洁员,每个保洁员具体分工不同。我回村第一时间是找保洁员了解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从不偏颇。事实证明,用心用情专注做事,找对方法解决问题,乡村的事务也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华金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这样,乡贤每次回来看到黄上村大变样,又会特别嘉奖保洁员,无形中又增加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提高了村庄人居环境的集体维护和治理能力。

    治理目标—— 乡村治理促进生产力提升

    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韩伟雄表示,乡村治理是一切村务工作的总称,乡村治理的内涵十分广泛,严格意义上说,乡村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乡村治理,包括自治、法治、德治等,在光明村下辖的8条自然村庄中,黄上村在这方面确实是起了“领头雁”的作用。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是建一些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和美化村容村貌,包括路要好走、车要好开、通信要灵。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一定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事实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好村级组织的主体作用。如果不以村为主体做,往往需要层层下达建设任务,到头来会导致质量效率不高。只有把这项工作的主动权下放给村里,做不做由村里自己定,而且村里要做美丽乡村,想要得到政策支持,必须申请获得批准才行。这样,这项工作就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乡村治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自然就“不用扬鞭自奋蹄”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