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城月镇后溪村陈家大宅,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这间百年老屋里走出了十多名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革命战士。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陈家大宅早已破败不堪,记者在走访大宅时,遇到了今年已94岁高龄的陈家大宅媳妇、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五团女战士黎英玉,她向我们讲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峥嵘岁月。
94岁高龄的黎英玉老人。
改名立志,夫妻同心,走上革命征途
在那烽烟四起的革命战争年代,黎英玉在校园中接触到了革命思想,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在学潮中,她总是站在同学们前面,反对旧封建制度、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在这期间,她改名立志,自作主张给自己起了新名字——英玉。
失学之后,黎英玉听从父母之命,嫁到后溪村陈家大院。婚后不久,丈夫陈之范爬树捡柴火摔伤,陆续医治了3年。他的身体刚刚恢复,黎英玉就发现他整天跟着堂哥陈耀南,行动神神秘秘,于是就向他问个究竟。陈之范将妻子拉到房里,悄声告诉她自己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
陈之范告诉黎英玉,堂哥陈耀南就读于南强中学时参加了党的地下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回家乡后把革命思想的种子播撒到后溪村。在陈耀南的影响下,同住陈家大宅的陈之海、陈之先、陈之范、陈之木、陈姑长、陈之侽等人与陈耀南血酒盟誓,七兄弟一齐参加革命。 受丈夫的影响,黎英玉更坚定了革命意志,夫妻同心在革命征途上患难与共,出生入死。
1943年,黎英玉随丈夫陈之范加入了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游击战士。在部队里,黎英玉及陈耀南妻子程威霖等女兵,专为战友们包扎伤口、补衣、做草鞋、提供后勤补给,有时还要做部队的通讯员。
那个年代,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打日本、除汉奸、剿土匪,战斗一个接一个。革命力量需要不断增强,黎英玉被组织派遣回到农村宣传发动青年参加革命游击队。在她的宣传发动下,多名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不幸遭捕,不惧酷刑,幸得及时营救
经过革命的洗礼,黎英玉已是后溪村小有名气的女游击队员。1943年年底,由于叛徒的出卖,黎英玉被日本侵略者抓捕,投入位于田头村的牢房。据黎英玉回忆,田头村监狱是日本鬼子利用村子里有钱人的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坐落在村子的山峰中,四周都是高墙、铁丝网、岗亭。牢房很小,房间里设4个上下铺,非常拥挤,四周的墙壁粗糙不平,唯一的窗户和房门都用木条钉得严严实实,空气和光线很差。日寇还在专用的刑房用各式各样的刑具来拷打、逼问抗日战士和共产党人。
每年清明节,约5000多人次到后溪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黎英玉回忆说,每天都有革命者的惨叫声和日寇的咆哮声从审讯室传出来。她亲眼目睹一位男同志,不论是粗长的竹签插入他的指甲缝,还是被连续多日地严刑拷打,他都没有动摇信念,宁死不屈。这位视死如归的战友不久死在监狱中。黎英玉在牢房里遭受同样的酷刑,但始终没有透露党的任何秘密,身体因此留下一道道伤疤,至今都无法消除。万幸的是,黎英玉得到地下党人的帮助,组织积极筹款赎人,加上部队及时营救,她才免遭日本鬼子的杀害。
在接受采访时,黎英玉老人说到激动处,不禁老泪纵横、手脚颤抖,实在让人不忍心再问下去。她的家人向记者说,即使过了70多年,黎英玉老人还是时常想起穷凶极恶的敌人和那些被抓游击队员顽强不屈的模样。她还是会时不时做噩梦,梦到那阴森森的监狱、潮湿狭小的牢房,从梦中惊醒过来。
奋勇杀敌,陈家大宅3名男丁同日牺牲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不久开始内战,加之土匪作乱,当地村民苦不堪言。为了扫除障碍,1947年2月,陈耀南奉命带领部队清除遂溪县康塘一带的国民党残匪,但遭敌人联合反扑。在战场上,出自陈家大院的革命壮士全力抵抗。当时战斗非常激烈,敌人炮火相当密集,战士们伤的伤、死的死,一直坚持战斗。
在枪林弹雨中,陈之范躲在灌木丛中拼死抵抗,为的是拯救在恋战中断了右腿受了重伤的胞兄陈之海的性命。当陈之范找到陈之海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陈之范想把哥哥背走,但敌人已逼近,哥俩要一齐走已经来不及了。陈之海想让弟弟先走,然而陈之范绝不放弃哥哥,兄弟俩争执不下。陈之范含泪说:“救不了哥哥,我也不求生了,咱哥俩就一起死!”陈之海却用牙猛咬、大拳锤打着弟弟,坚定地说:“我们兄弟不能双双死在敌人枪下,你必须赶快躲避,保住性命才能与敌人拼到底,家里还有我们60多岁的老母,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有未满3岁的儿子及出世未满两个月的女儿,他们就托付给你了。弟弟啊,哥哥从来不求人,这次你就听哥哥的,走吧!”此时,枪声越来越近,陈之范看见哥哥殷切的眼神,只好再次藏入密密麻麻的灌木丛。在灌木丛里,他亲眼目睹自己的哥哥落入敌人手中。
这一战,死了11名战士,陈之海、陈之木,包括其他8名战友被俘。翌日,他们被押到北坡镇游街示众后杀害,共有21名勇士合葬于北坡圩南丘土坑中,陈之木牺牲时只有16岁。出自陈氏大宅的3名壮汉陈之海、陈之木、陈之侽同日牺牲。陈姑长跟大部队西征时,在北海战场牺牲,当年才21岁。陈家大宅可谓满门英烈。
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老母和二哥陈之海留下的孤儿,陈之范征得部队首长的同意,带着妻子黎英玉离开了部队,回到后溪村居住,一边耕地,一边照顾家人,平静地度过了一生。 据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后溪村有200多人参加革命,其人数和规模在遂溪地区可称为最突出的村庄。其中有11名优秀儿女,(抗日战争5人、解放战争6人)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献出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