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村村口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建标牌引人瞩目。记者 李波 摄
投入102万元,帮扶贫困户新建和修缮住房37套,让126个村民实现安居;
投入355万元,安装镇到各自然村路灯382盏、14条自然村的环村路灯417盏,覆盖全村所有主干道路及村道,大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
投入380万元,建高标准水厂,让村民人人喝上健康的自来水,实现100%自来水到户;
投入700万元,给上坡村的孩子们一座“更新”的学校,让“村小”可以与城里的校园媲美……
一项项暖心的民生工程,一笔笔持续增加的资金投入,使得遂溪县河头镇上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近日走进上坡村,一条条宽阔整洁的乡村大道、一栋栋各式各样的小洋楼、一盏盏沿路伫立的路灯、一张张笑容可掬的脸庞……处处美景让人眼前一亮。
上坡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现在的幸福美好家园,离不开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省烟草”)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努力。自2016年帮扶以来,省烟草累计投入单位自筹帮扶资金2492.13万元,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进一步增强该村“造血”功能,同时教育扶“智”,乡建扶“情”,民生筑底,引领村民朝小康生活阔步前行。
党建引领 让村庄美起来
上坡村地处雷州半岛中西部,其下辖有15条自然村,有4500多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40人。2016年省烟草正式进驻上坡村,开启帮扶之路。
“帮扶队来之前,上坡村的路是烂泥路,水资源不仅劣质还缺乏,尤其是村委会办公楼很破旧,由于处于一片低洼地中,周边路面比村委会大门高一米多,来村委会办事经常都是一身灰。”河头镇党委书记邹良告诉记者,省烟草来后投入260元建起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比以往亮堂了许多,群众办事更舒心了。
扶贫队刚到上坡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坡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在上级党委的指导和工作队帮助下,上坡村打造基层党建堡垒,改造软硬件设施,建设活动室、会议室、图书角,还配备电脑电视等。同时建设党支部人才梯队,发展党员至86名,抓学习,树先锋,让党员成为扶贫的“尖兵强将”,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通过党员会议、主题活动、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感、使命感和战斗力,为上坡村脱贫奔小康助力。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上坡村不仅72户(23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省烟草先后投入900万余元帮扶上坡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村内主干道及环村建造路灯417盏;建设自来水厂,将水管敷设安装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建造垃圾收集池39座;改造厕所39座;修建敬老院门口“爱心路”;维修断头路等。
“如今每个自然村都修建一个篮球场和党员活动中心,方便各村村民活动健身。”省烟草驻上坡村第一书记黄书沈告诉记者,为了大力推进“村村通路灯”项目,投入近355万元,扶持修建了417盏路灯,让每一盏灯照亮了村民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上坡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程。
产业主导 让钱袋鼓起来
近日,记者走进上坡桑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桑林一望无际。“这是我们利用桑叶开发桑酒汁、桑果酒、桑果干、桑叶挂面等优质产品,共有7种产品,12种规格。”黄书沈说,尤其是联手潮汕功夫茶大师,打造特色扶贫产品“上坡桑叶茶”,备受欢迎。
2016年10月以来,省烟草累计投入260多万元,整合240亩连片土地,帮扶建设上坡村桑果种植基地,成为当时广东省内连片规划、连片建设的最大单体扶贫项目。为实现贫困户经济收益最大化,驻村单位主动将贫困户纳入到桑果种植项目中来,通过成立种植种养专业合作社,为种植项目提供劳动保障,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运营。2018年桑果基地第一次挂果,当年上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获得了户均1318元分红,2019年产销效益喜人,户均分红涨到3454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约20万元。
“除了分红外,桑果基地还吸纳12名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黄书沈说,为解决桑葚产量高、产品单一、效益上不去的难题,提升桑果种植附加值,进一步帮扶建设“扶贫车间”,通过精加工、深加工、研发推出如桑葚酒等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附加产品,拓宽了产品类型,同时利用桑植基地养殖家禽,发展农家乐旅游模型,充分挖掘了桑葚产业的消费潜力。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扶贫工作队除了深耕桑园,将桑果种植作为上坡村精准扶贫的主导产品,还多业并举,发展光伏产业;依托桑园,发展林下走地鸡养殖项目;发展订单农业,按需种植红薯、小番茄等农产品,打造“两园五态八伙伴”的产业结构。
为了扩大上坡村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工作队与丝源集团、扶农科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主动对接市场,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专业农产品展销会,同时开展上线电商平台,实现互联网+扶贫产品,让产品走向广大消费者。如今上坡村集体经济再上台阶,从2016年前2万到2020年预计29万,增长13.5倍,此外贫困户收入稳增,从2016年0.3万到今年预计1.85万,增长6倍,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民生兜底 让日子甜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采访当天,帮扶队还带领记者走访了贫困户陈升华和杨妃二两家。来到陈升华的家里,其儿媳正在打扫卫生,谁能想到,身材瘦小的她,肩担家庭重任,其丈夫患有精神疾病,孩子还在上学,全家生活就靠她一人撑起,想外出打工又要照顾家里,进退两难让日子举步维艰。
“帮扶队得知我们家情况后,聘我当基地长期员工,负责养鸡、剪枝等,一天有100元的收入。”王少碧说,除了相对固定的“工资”,还种甘蔗、水稻、香附等,同时还有种养、就业奖补,资产分红。“现在我们家还盖上了新房子。以前以为我这辈子都盖不起房子,没想到有了帮扶队,不仅为我们提供就业岗位,还帮我们建了新房子,感谢帮扶队,感谢政府,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没钱买菜,好心邻居时不时会送点鱼肉过来。现在总算苦尽甘来了,日子也像桑果一样,越过越甜。”两眼泛红的杨妃二开心地告诉记者,如今孩子在助学金支持下继续大专学业,今年她还获得摘果冠军,除了摘果工资,桑果销售分红也达到4000多元。据了解,杨妃二由于丈夫意外身亡,多年来,她带着瘫痪在床的大儿子和还在读书的子女艰难度日。
“因地制宜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正所谓‘水土相宜富路宽’,扶贫‘接地气’才能出实效。”黄书沈说,产业扶贫只有“嗅”出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才能“扶”进贫困群众的心里。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走近上坡小学,崭新的校门、树木葱茏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每栋教学楼都绘有不同主题的文化墙。
“上坡小学是现在村里最‘气派’的地方,好的环境让以前内向害羞的孩子都变得更自信、上进心更强了。”黄书沈说,教育扶贫,给上坡村的孩子们一座“更新”的学校,让贫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学校越来越漂亮了,有了新课桌,还是多媒体课室,现在上课更加有趣了。”只见在打扫楼梯的学生黄春花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笑容,满是希望。
“省烟草情系教育事业,先后共投入700万元,为学校更换小学课桌椅,教师办公桌椅,还配置体育室、美术室、书法教室手工制作室、棋艺室、队部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室等室的设备设施。”据该校校长陈少文介绍,帮扶队还建一幢面积360平方米的幼儿园教学楼,改造厕所,建文化长廊、篮球场及排球场,现在正在装修教师宿舍楼,使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让“村小”可以与城里的校园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