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厚余在西藏林芝市。
“来,动一下右腿,再动一下……”在进行短暂的适应和调整后,刚到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的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骨三科副主任林厚余不顾高原反应,克服缺氧等重重困难,迅速投入科室工作,接诊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80后”的林厚余是广东省第六批柔性援藏医疗队的一员,并担任第一医疗组组长。8月底,他肩负着支援西藏医疗的使命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后,迅速进入了新角色。
耳濡目染 传承中医
林厚余是廉江人,他的爷爷是一名农村赤脚医生,爷爷帮乡亲们看病时他常陪伴在身边,爷爷还时常领着他到山上采药。由于爷爷的中医处方对一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所以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在耳濡目染之下,扶死救伤的种子从小便在他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
高考那年,他毅然填报了医学院校,披上了洁白的白大褂。
林厚余。
奋战一线 医者仁心
林厚余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十年如一日。为了同时兼顾住院病区、门诊、急诊工作,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他把科室当成了家。
有一次,医院电梯出了故障,这时有一名膝关节肿痛的急诊患者需要检查,明确是否骨折,而陪伴他的家人都是老弱妇孺。为了不耽误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他来不及多想便背起患者,从四楼送到一楼检查,待检查完毕又将患者背回病房。不知道的人看到,还以为他背的是其父亲。
在临床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医者仁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对待患者不论贫富贵贱,始终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有一次夜晚,一位老年患者突发心脏呼吸骤停,嘴里还流着呕吐物,而刚好简易呼吸器不在旁边,情况危急,林厚余马上投入了抢救,经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成功抢救了这名患者。
2019年,他被评选为医院首届“十佳青年”。
林厚余在给患者治疗。
银针巧手 好评如潮
一针、二灸、三推拿、四用药,这是林厚余独特的治病理念。他擅长正骨推拿、针灸拔罐等多种传统中医疗法。同时博众家之长,吸收了董氏针法、靳三针、现代浮针、美式整脊等效果卓著的名家针法和正骨法,努力创新中医技法,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争取运用“银针巧手”治好病。
在林芝地区,有当地患者因睡姿不良,导致睡醒后颈部无法转动,上肢痹痛,这就是常见的颈椎病患者。他先运用中医的经络理论,针灸特定的穴位,一边行针一边嘱咐患者活动颈部,很快患者颈部痉挛的肌肉就会松解,再利用中医的正骨推拿复位手法,帮助患者一次痊愈。
林厚余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尤其在中医正骨、整脊手法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开展工作不到一周,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林厚余热情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患者,视病人如亲人,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使科室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他告诉记者,连日来,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人数和会诊人数较之前成倍增长。他赢得了当地患者的尊重,患者好评如潮。
培养新人 汉藏合作
林厚余常说:“中医推拿正骨医生凭的是技术,但这份技术活千万不能垄断,要手把手带教,只有不断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年轻医生,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为了让科室医生在技术上得到快速提升,他还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实际问题,不定期地给当地医生授课,组织科室学习大骨节病的临床诊疗。同时还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软组织松解针刺法,要求年轻医师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指导讲解操作过程,着力为科室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致力打造林芝市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助力林芝康复事业发展。
“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握手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良药。”林厚余在培养、指导年轻医生的过程中,将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向年轻医生传导,深深影响了很多年轻医生。
林厚余说,林芝作为藏医藏药文化发祥地,藏药材资源丰富,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藏医药优势,有针对性地利用本地药材制作更适合当地疾病特征的中医药膏。
与此同时,他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及健康宣讲,为当地群众输送良好的医疗保健理念。也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围绕人才、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中医与藏医的深度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