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网络平台“云拜年”“云消费”等过节方式逐步兴起,新的消费模式也层出不穷——2月16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湛江调查队了解到:为了解当前居民在春节期间过年方式及消费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其在春节假期末对湛江70位居民开展相关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回家乡过年仍是当前湛江居民的主流选择,同时今年有九成以上受访对象体验过新兴的拜年方式,七成以上受访对象尝试新的过年方式。
春节天气寒冷 网络拜年流行
线下串亲戚拜年
仅占受访者19.4%
调研显示,一方面由于今年春节期间天气较为寒冷,另一方面由于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家庭聚会较少,通过发在线红包、录视频等形式拜年,既能联系亲朋感情,也能避免出门聚集,十分便利。
通过网络等拜年方式也减轻了家里老人的招待客人、操持家务的负担,丰富了与家人朋友互动活动,比起传统过年方式更有趣、更丰富,家里老人也逐渐认同这些新兴过年方式。今年过年期间参与的新兴过年方式中,参与KTV、酒吧等集体跨年的占42.5%,参与过集五福的占22.8%。
受访对象都表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再者,便利的网络社交平台使得受访对象表示更加倾向于线上网络联系,这不仅使得传统线下串门拜年减少。据统计,在春节聚餐的方式中,72.4%的受访对象表示会在家做饭,参与线下串亲戚拜年的仅有19.4%。
网购年货拜年
网购不打烊,为年货置办提供了更具性价比与便利性的多种选择,满足了不少的需求。受访对象中45.5%有体验过网络红包拜年,30%体验过手机语音、录制视频拜年,另有12.7%体验过快递寄送礼物(年货)拜年。
有12.7%的湛江受访对象表示体验过快递寄送礼物(年货)的方式拜年。另外,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商和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网购水产品的销量明显增长。京东数据显示,湛江虾类在今年年货节销量同比增长213%,高端礼盒相对简装包装的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而且呈上升趋势。除了个人网购,社区团购也成了今年的消费主流趋势。
过节新模式新建议
调研显示,虎年春节湛江居民过节呈现新方式新消费升级。针对此,调查队及多位受访市民纷纷提出建议。
加强“线上+线下”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调研显示,节庆期间受访湛江居民比往年增加最多的消费前三项均属于饮食类。食品类消费一直是节庆期间的重要的支出项目,也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安全。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线下加工厂、商场及菜市场的监管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疫情防控措施,规范食品加工制作,严格配送环节消毒,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食。同时通过网络手段加强冷链食品安全管理,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全过程监管,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湛江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对饮食健康、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问及节庆消费额较往年增加最多的前三项目来看,在外就餐饮食增加的有33.6%,购买半加工食品或外卖而增加的有19.8%,另外购买中高端食材、烟酒和鞋帽服饰箱包而增加的均有12.1%。
抓好乡村基础建设
丰富居民娱乐活动
受访对象表示希望加强湛江本地,尤其是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营商环境。在节庆期间根据本地文化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吸引消费的同时为群众过年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选择。一方面,适当增加辖区内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放时间、丰富假日旅游活动,更好满足群众旅游休闲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各类线上文旅活动投放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线上互动活动。对于就地过年的居民,尤其是独自过年的未婚青年、单身人士,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可以组织安排小型活动,提升就地过年的幸福感、获得感。
同时,通过深度访谈得知,当前过年的娱乐节目异常丰富,假期期间约上亲朋好友自驾周边游玩或是参与高端体验,都导致消费支出水平提高。但受访者都表示会衡量其消费价值,若有某项消费价格过高,会考虑平价替代方案,若某些娱乐价格升高就会减少玩耍次数,例如春节档电影票价相对高导致居民减少了去电影院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