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靖欣
她,不负青春,拼搏好年华;她,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本科学业绩点名列前茅,每学年都获得奖学金,带领团队获大创国家级项目奖项,连续三年进入“挑战杯”省赛并获奖,获省级及以上奖项9项,已发表核心论文两篇;她,考研成功后,暑假坚持在田间劳作搞科研。
她,就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等联合开展评出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之一、岭南师范学院2018级优秀毕业生霍靖欣。近日,记者对霍靖欣进行了专访。
她是孜孜不倦
追求卓越的“00后”青年
霍靖欣出生于2000年,老家在广东江门,岭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本科优秀毕业生,中共党员,曾任校共青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与校团委秘书长,校大学生“培根”宣讲团成员。她曾担任大创国家级项目主持人,在老师指导下已在SCI期刊《Journal of Plant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上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和在国内核心期刊《分子植物育种》上发表论文,并获全国生命科学大赛三等奖;连续三年进入“挑战杯”省赛并获省级奖项;她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获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霍靖欣在校期间累计获奖3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项。
在宣讲活动上,霍靖欣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呼吁学子们爱党爱国,以党史滋养青春之我,以青春之我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参与各级党团组织开展的理论学习的她,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传播给身边的青年学子们。
作为团学干部,霍靖欣还竭力做好老师与青年团员的桥梁,配合好师生间的交流工作。而她较强的沟通与处事能力,让大家非常信任她,也愿意与之交流。
热衷于科研实验
主持多个创新培育项目
求学之路漫漫,霍靖欣努力抓住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提高专业技能。不仅仅是满足于学习课本知识,她还热衷于搞科研实验,致力投身于创新实践项目中去。她不仅参与主持多个创新培育项目,更是连续三年登上“挑战杯”赛事的大舞台,先后获得多项创新实践竞赛和专业竞赛的奖项。
“在准备‘挑战杯’比赛期间,我们整个团队为了赶上进度,几乎每晚都会开会至凌晨三四点。第二天早上7点,又要赶忙起床修改申报书和论文,连寒暑假也几乎是全校最晚离开、最早到校的一批。而顾不上吃饭,只为力求修改出更完善的稿子,对我们来说是常有的事。”霍靖欣回忆起那些奋斗的日子,那些艰辛而又充满斗志的经历,令她刻骨铭心,“很多时候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项目都是做一些交叉学科的创新,需要我们从零开始,主动去学习新学科的知识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所以会比较苦、比较累。”
霍靖欣分享道,她所在团队做实验项目的过程相当曲折,中间曾出现过不少差错,有时候甚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简单的“番木瓜打孔”也是钻研了好久,抱着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态度一直耐心尝试,最后终于对比出——“不挖洞,直接挑绿的地方用针筒在番木瓜双面打三角形针孔的方法,才能使实验得到最明显的效果。”
踏上新征程
努力奋斗不负青春
霍靖欣在四年本科大学生活中,还热衷于参与志愿活动,在服务中磨砺成长。她积极参加大学生“三下乡”、寒假招生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支教活动中,在带给别人温暖的同时,她也收获了不少感动。
“回忆起与支教的孩子们临别前的最后一节课,当时孩子们都簇拥着我。突然之间,其中两位腼腆的小朋友趁着我不注意,亲了亲我的脸颊,然后一脸羞涩地跑开了。那一刻,我的心就像是被潺潺的暖流浇灌一般,温情洋溢。”无论是投身到支教活动当中,还是助力学校防疫工作,点点滴滴的小事不断温暖感动着霍靖欣,“尽己之力,全心全意服务他人。从点滴做起,不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光发热。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让我得到了锻炼,更好促自己成长。今后,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今年暑假,有的大学生选择考驾照,有的做兼职,有的去旅游,有的在空调房里网上冲浪追剧。而霍靖欣却在考研到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专业后,坚持假期在炎炎夏日下,到田间稻田劳作搞科研,“学无止境,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希望师弟、师妹们用奋斗去实现自我,闯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耀眼的‘自强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