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去当地的博物馆和农贸市场,因为博物馆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农贸市场呈现出这座城市的生活底色。
农贸市场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是广大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农贸市场体现着城市建设档次和管理水平,是展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农贸市场一直是个难点。人们一提到农贸市场,脑海中总浮现乱糟糟、湿漉漉、臭烘烘的画面,在各级文明创建测评中,农贸市场是明显的短板弱项,是整治督导的重中之重。
湛江市近年来立足市民百姓的需求期待,着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体系标准,从城市发展建设未来出发,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仅2022年,全市就完成了68个农贸市场改造。像赤坎区百姓惠民市场、霞山区海景市场等就是升级改造成功的典范。现在你走进这些市场,到处呈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大气美观的景象。市场内看不到垃圾杂物,地面上没有污水印渍。市场外没有乱停乱放的车辆,更见不到乱摆卖的小摊贩。更让人称赞的是,百姓惠民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向智能化市场迈出一大步。市场入口处设有智能显示屏,市场内的各种信息滚动呈现,市场内所有商品销售情况都可及时看到,商品溯源也一清二楚。一批摊位前还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各种数据适时上传,像农残检测、日常交易额等都一目了然。市民在这里购物体验充满着舒心、安心、称心。
湛江的市场升级改造注重高标准筹划,高质量推进,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市场始终瞄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坚持长效机制,从细微处入手,用“绣花功夫”把农贸市场建成了一个大型超市般,市民前来享受优质的购物体验,给予很高的评价。
农贸市场管理往往是抓一阵好一阵,一旦放松,很快故态复萌。管理农贸市场就要向百姓惠民市场、霞山海景市场等学习,要像它们那样有强烈的亊业心和责任担当,把市场当成自己的家来建。学习它们注重细节,贴心暖心,坚持常态抓、抓常态。学习它们健全服务,心系顾客,用真情大爱便民惠民利民。学习它们从严管理,赏罚分明,打造一流的员工团队,建设一流高水平的农贸市场。
如果说城市各大主要街道广场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等就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外表的光鲜亮丽固然重要,但“里子”的质量水平绝不可忽视,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治好管好“里子”。打响文明创建攻坚战,我市各级都要下决心把农贸市场建设成干净整洁、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良的购物场所,确保百姓的舌尖上的安全,燃旺“烟火气”,劲吹“文明风”,让广大市民手中的菜篮子拎出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