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共湛江市霞山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霞山区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动员全区上下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霞山区委书记聂兵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区委副书记、区长吴王铭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回顾上半年 霞山勃发新气象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25亿元,增长4.6%,增速排名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剔除东兴调库因素后,同比增长82.2%;全区新开工项目9个,数量创历年同期新高,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
谋务实之策,行创新之举。在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之下,霞山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绩单”。
拼经济、抓项目、促投资!霞山区委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每周用“七个半天”抓经济工作,将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一天一分析、一周一调度,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区固定资产投资55.89亿元,从2月份负增长44.9%到6月份单月完成16.3亿元实现正增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全市全面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实行所有项目全周期服务、全流程代办,3个房地产项目破纪录实现当月“拿地即开工”,累计代办项目总投资14亿元,代办协办事项14件。“霞山服务”获广大企业群众高度评价,“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获各界捐款近1000万元,同比增长3倍。
改革创新迈出更大步伐。加快组建霞兴集团,霞发集团资产规模壮大至24亿元,在全市率先走出一条国企市场化转型之路。霞发集团创新探索“政府主导、国企搭台、市场运作”模式,全面参与“1+7”片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城市治理等中心工作,成为霞山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承担全区重大任务的排头兵。
以“1+7”片区建设推动城区融合发展、品质提升。建立“1+7”片区“指挥部+领导小组+清单”推进体系,率先完成湛江北站站房用地征拆,推动片区建设加速从“纸面”落向“地面”。以“霞发集团+大公司”开发模式,用好市场化手段,对接洽谈央企20多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家。
以“民之关切”为“行之所向”。增加公办高中学位1400个,“三项工程”带动新增就业5578人。对重点案件坚持每周一分析、逐个案子过,对所有预警类社会风险进行前端处置,成功处理了1宗长达15年执行不下的土地腾退案。全面开展“平安夜访”和“千警入格”问民情创平安活动,处理各类诉求1337件。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住宅小区治理行动,实现居民小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成立71个住宅小区党组织。创新推行党建引领“警地共融”,选派12名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党工委委员、73名基层民警挂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
用好“三大资源” 塑造发展新优势
“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激活‘三大动力’,必须落实‘三化三大’,必须用好‘三大资源’。”霞山区委全会报告指出,“港、站、岛”是霞山得天独厚的核心资源,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引擎、关键支撑。
——要坚持以“港”兴产。湛江港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将给霞山现代化建设带来新机遇。要加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科学谋划,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丰富周边产业形态,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让老港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加强对湛江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服务保障、业务对接、机制衔接,大力发展现代港口服务业,助力提升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
——要坚持以“站”带城。湛江北站是“五龙入湛”的核心枢纽站,将推动霞山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九十分钟互动圈。要全速推进高铁站场用地征拆和广湛高铁北站油管迁改工作,高位推进以北站片区为中心的“1+7”片区建设,以湛江未来新中心、新地标、新引擎的高定位,科学布局高铁新城的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功能业态和基础设施。
——要坚持以“岛”促旅。特呈岛是湛江湾的海上明珠,具备打造国内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条件。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开发特呈岛,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开发,持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形态,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着力推动特呈岛升级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引领带动大文旅开发提级跃升。
以六大领域新跃升 牵引霞山高质量发展
船至中流更奋楫。接下来,霞山区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以“竞标争先、比学赶超”新状态,奋力推动六大领域新跃升,牵引带动霞山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立足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面推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跃升。不断增强改革综合效能,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市场化、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形成更多霞山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全面激发开放活力动力,积极推进广东自贸区粤西新片区创建工作,加强与广州越秀区深度协作。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将“全程代办”作为霞山政务服务最响亮的品牌升级打造。
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加快打造中心城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跃升。抓项目强产业,确保完成全年固投增长20%的预期目标。抓园区筑平台,因地制宜布局一批专业园,力争创建省级高新产业园区。抓服务促招商,强化“全程代办”、并联审批、“熟地”招商等举措,在重点园区推行“标准地”供应。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进一步擦亮教育强区品牌、打造科技创新强区和人才强区上实现新跃升。重塑教育强区崭新形象,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和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夯实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出台区级综合性人才政策。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以城带村、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新跃升。坚持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推进“1+7”片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施行“点状用地”,依托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打造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加快老旧小区第五期改造工作,下大力气整治内涝,构建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瞄准群众所需所想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实现新跃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解决托幼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停车难、上楼难等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帮扶救济力度。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全力做好文明创建,持续打造“粤曲集市”“广州湾民俗文化节”特色品牌,全力创建特呈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红线,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上实现新跃升。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平安夜访”“千警入格”问民情创平安活动,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