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首页“政务公开”栏发布了《广东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有很多涉及湛江的内容,包括提到要支持湛江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等。
湛江夜市经济兴旺。记者刘冀城 摄
优化投资结构 拓展投资空间
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优质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3+4+8”运输机场布局,高标准建设广州—佛山、深圳等国际航空枢纽港,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机场服务能力。强化机场交通枢纽工程,实施枢纽机场引入轨道交通工程。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继续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统筹推进沿海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和出海航道建设。全面推进沿海高速铁路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粤东城际铁路网。完善大湾区经粤东粤西粤北至周边省(区)的快速通道,建设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联通周边的对外通道。完善覆盖广泛、通畅便捷的普通干线网,提升普通国省道、普速铁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释放内需潜能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进珠三角地区深度一体化。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推进都市圈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建设。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古树名木、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塑造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及少数民族等别具风格的特色乡村风貌。完善乡村市场体系。丰富乡村经济形态。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
要提高供给质量 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序发展远洋渔业,组建远洋渔业集团,加快推进珠三角沿海和粤东粤西两翼深水网箱产业集聚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和有序转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稳产增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耕地“田长负责制”,深入开展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在粤西地区以及江门、云浮、肇庆、惠州、汕尾等粮食主产区打造南粤粮安产业带,重点建设一批10万亩以上的丝苗米水稻生产示范区与核心生产供给保障区。
要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科学布局省内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推动粤北(韶关)、粤西(湛江)、珠三角(肇庆)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形成应急救援基地群。推进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设。
《方案》提出:
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提高吃穿用消费品质,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增强区域消费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推进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珠海、汕头、佛山、东莞、湛江、韶关等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一批重点步行街(商圈),打造一批商旅文体业态融合的消费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