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角尾乡附近海域的“黄金蚝”养殖区。记者刘冀城 摄
湛江生蚝美名扬,“蚝”情满怀向未来!近年来,湛江生蚝产业正加速提档升级,向着全国生蚝产业新高地的目标迈进。
如今,“湛江蚝”遍布全国各地,远在新疆、内蒙古等地,也有“湛江蚝”的金字招牌。
如今,湛江生蚝养殖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水泥桩插立、棚架式养殖,逐步转变成浮球吊养、筏架养殖;从海湾简单驯养,发展至现在的规模化现代化设施养殖。
湛江市坡头区官渡海围大桥附近海域,渔民驾驶着船只穿梭于万亩蚝田之间,颇为壮观。记者郎树臣 摄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深远海网箱养殖的同时,充分利用浅海滩涂,探索红树林与生蚝耦合模式,推广以生蚝为主的贝类养殖,改善近岸养殖结构和生产方式。
近年来,生蚝种业研发快速发展,特别是三倍体种苗成功育繁,使生蚝产业发展迅猛。三倍体生蚝相对于本地生蚝,具有生长快、抗性强、卖相好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可以在盐度较高的浅海区进行筏式养殖。
徐闻角尾乡附近海域的“黄金蚝”养殖区。记者刘冀城 摄
麻章区蚝美生蚝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吊养的生蚝。记者李忠 实习生甄晟量 摄
目前,我市广东海岸生物有限公司、广东畅凯生物有限公司在徐闻角尾、雷州流沙、麻章太平等地,利用浮球吊养等方式成功引进养殖三倍体“黄金蚝”,进一步拓展了湛江生蚝养殖区,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湛江生蚝鲜嫩肥美、爽滑甜脆,常年高居来湛游客的“必吃榜单”前列。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蚝业态”,随着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生蚝大排档遍布城市、乡镇的大街小巷,“炭烧生蚝”“铁板生蚝”等生蚝菜式琳琅满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蚝爷”“烧蚝帮”等餐饮企业。
肥美新鲜的生蚝。记者刘冀城 摄
徐闻角尾乡附近海域黄金蚝养殖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刚收获的“黄金蚝”。记者刘冀城 摄
以蚝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正逐渐兴起。湛江生蚝流传着众多千古美食佳话,如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途经雷州半岛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湛江蚝文化源远流长,以“蚝文化”为主线的旅游线路正成为新热门。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组织湛江水产品走进保定、重庆、柳州、上海、哈尔滨、成都等城市,成功举办湛江生蚝、湛江金鲳鱼、湛江对虾等水产品品牌“国内行”系列大型专场推介活动;在湛江本地成功举办湛江国际水产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全国百名水产品采购商走进生产基地等活动。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多元化宣传推介湛江水产品,我市进一步打响“湛江生蚝”“湛江预制菜”等品牌。目前,湛江生蚝成为湛江海鲜的代表,传播湛江的饮食文化,提升水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湛江水产品的市场流通。
通过引导生蚝产业强链、延链和补链发展,我市以蚝为原材料的产品除了有传统的蚝豉、蚝油、蚝壳动物饲料之外,各式生蚝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
优质鲜美的牡蛎(蚝),畅销珠三角。记者李波 摄
研究表明,通过养殖生蚝,滤食浮游植物和微生物,净化大小河流入海口水质,极大降低了大规模发生“赤潮”的风险。同时,生蚝可以固定水中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厚重的蚝壳,具有较高的碳汇功能。
在推动生蚝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市农业农村局注重发挥生蚝“碳汇渔业”作用。生蚝的规模化养殖,对守护湛江的碧海蓝天起到积极的生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