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免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建立健全免费基本医疗保险的监管机制,落实配备学校卫生健康副校长制度,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多位住湛省政协委员聚焦如何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广东”建设建言献策。
推进医校融合,共助儿童健康成长
启动“医校融合”工程,是深化学校健康教育改革,构建高质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全力保护学生健康的重要举措。
致公党湛江市委会主委,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院长陈日玲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省内已经有了“医校融合”的例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说,还存在没有完善的方案、没有法律法规保障、有制度而落实不到位、融合度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因心脏骤停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心理问题而自杀、发生意外不懂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等事件在中小学校仍然时有发生。
她建议从政府高度重视,提供政策保障;落实配备学校卫生健康副校长制度;规范学校卫生室建设;健全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控体系;健全健康教育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医校融合,共助儿童健康成长。
陈日玲建议,选取某些地区的某些学校和医院作为建设示范点,探索医校融合示范模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全省构建以效能最大化、平等互惠和健康优先为工作原则的规范化、同质化、高质量的医校融合卫生健康模式。
根据医校融合方案,由合作医院选派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业务骨干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由合作医院指导学校规范设立卫生室,医院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派驻全科医务人员提升学校卫生保健队伍能力。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借助“互联网+医校融合”的理念,搭建“云诊室”,将“线上问诊”与“优质医务人员线下坐诊”的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的整合效度。
为健全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控体系,她建议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通风消毒制度及记录。制订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议在全省乡镇卫生院设立基层卒中防治站
省政协委员,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脑卒中中心主任徐力会前都会精心走访调研,认真撰写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制度方面的提案。今年的省两会上,徐力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建议在全省乡镇卫生院设立基层卒中防治站。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经过前期调研,徐力发现目前群众对脑血管病的知晓率普遍比较低。脑卒中病人绝大部分发生在基层,地域分布、城乡分布的差异较大。此外,还存在基层医院缺医、缺人才、缺器械、缺技术的情况,大多没有规范流程,没有设置救治绿色通道等。
在徐力看来,在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开展以预防、筛查、康复、院前急救、高效转诊为主要内容的卒中防治站建设,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缩短脑卒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有力措施。因此,他建议在省内开展基层卒中防治站试点建设,助力医护人员抓住脑卒中患者急性发作的抢救时机。
同时,他建议在省内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脑卒中防治能力,做到有CT配置的卫生院都必须开展脑梗死的静脉溶栓。为了保证基层卒中防治站的救治能力,站点需按要求参加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患者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及时完成相关工作数据上报,接受上级卒中中心工作指导和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