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海安镇乌港村被称为“教师之村”,教师宣讲团将文化教育融入新农村建设

尊师重教之风助推乡村振兴

2024-02-02 14:54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记者钟邦国 见习记者 陈妍 通讯员谭总 图/记者李忠

近日,记者在徐闻海安镇乌港村采访时,感受到了浓郁的乡村田园风情:山水环绕,景色秀美。乌港村位于海安镇白沙旅游区附近,是一个滨海乡村。村子周围椰树成荫,道路宽敞整洁,田野一片翠绿。村口的大石头上镌刻着“教师之村”几个字。

据了解,乌港村已建成6公里的硬底化环村道路,还有文化楼、休闲广场、法治文化广场等文化、体育、休闲设施。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卢小永表示,下一步将以“乌港教师之村”为品牌,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养殖示范为一体的美丽沿海休闲旅游乡村。

村口的大石头上镌刻着“教师之村”。

庚续文脉

全村700人走出教师138个

乌港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清康熙年间,始祖自东海岛迁居此地,因村前有小海港,名乌港,因港得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民踊跃参战、保家卫国。特别是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村民无偿提供食品、住宿及渔船等物资,义务担任渡海船工,为解放海南岛做出了贡献。

耕读传家,书香源长。乌港村的学子们发奋读书,现有村民738人,其中有138人走上了教师这一岗位,基本上每户家庭都有教师,甚至有的家庭几代人都是教师,乌港村因此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教师之村”。多名教师凭借出色的成绩,先后荣获“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坑仔村干部叶王琪介绍,300年来,钟灵毓秀的乌港村不仅风景宜人,还英才荟萃民风淳朴,村民们真诚相待和睦相处,邻里相亲敬老爱幼、团结互助亲如一家,呈现出村风正民风淳的良好风气。

乡村振兴

发挥教师“精英”力量

走入乌港村的文化楼,一楼的图书馆宽敞明亮,展示栏上贴满了138个教师和历史人物的简介。乌港村注重发挥教师在农村社会中的引领作用,教师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退休老教师组成的乡村振兴宣讲团将文化教育融入新农村建设,鼓励村民和外出乡贤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由教师组成志愿队进村入户,开展文化宣传和创建文明家庭工作。他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引导村民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和睦。

此外,乌港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文艺宣传队,在村中文化广场演出,使政府的方针政策更贴近民心。乌港村尊师重教,村容村貌与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屡获殊荣。乌港椰风志愿队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志愿服务队。乌港村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村”“广东省美丽乡村”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和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奖学奖教

代代重视教育结硕果

2010年,在乌港村乡贤倪安葵、叶奕波、叶丹、叶王甲、叶奕锐、叶王劲、叶王颖等人的发动下,以及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下,乌港村设立了奖学理事会。奖学会会长由村民小组长黄维斡担任,理事长由全国首届诚信之星、广东省劳动模范、湛江好人叶奕锐担任。

根据规定,考上大专院校以上以及重点中学、中小学获奖学子都给予奖励。13年来,村民踊跃捐款,一共捐了20多万元,奖励40多名考上各院校的学子。

乌港村代代重视教育。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多读书,乡贤争取了1万多本图书放在文化楼的图书馆,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阅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除此之外,村民出资1万多元建造书架,并邀请一位清华大学研究生回村给孩子们分享学习经验。在奖学会的激励和长辈们的重视下,乌港村的学子们努力读书,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美院、北京对外贸易大学等高校。乌港村形成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如今,乌港村乡风民风淳朴,生态环境优越。村里人才辈出,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

湛江晚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