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扎根基层沃土 书写无悔青春

2024-03-26 09:2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记者杨雅丽 图/记者张锋锋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毕业后主动奔赴基层。在港城湛江的乡镇村落,也活跃着不少高校毕业生奋斗的身影,他们从大学校园走来,扎根基层,在“长本事,担难事”中历练磨炼,在乡村热土挥洒青春热血,绽放“最美”青春芳华,书写新一代逐梦人的崭新篇章。

遂溪县界炮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办公室,何诗琳忙着整理文件。 

扎根基层 助力乡村振兴

学习规章制度、化解村民纠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来自云南的曾霖宇作为选调生从大学校园来到廉江市石城镇铜锣埇村,深入基层一线,走巷入户,群众的“柴米油盐”“摩擦磕碰扭打”等各种矛盾纠纷登上他日常的“工作头条”。

“踏入基层,陌生的环境和语言让我倍感困难,但也正是这种陌生感,激发了我去学习、去适应。驻村,能‘进得了门、唠得了嗑’才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作为外地人,语言不通成了曾霖宇日常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之一,村民说话语速稍快,他就听不明白,更不要说听懂老百姓的廉江当地土话了。如何才能尽快融入呢?曾霖宇思来想去,认为最好的办法还只能是通过走访,和村民多沟通交流,熟悉铜锣埇村村情,了解村民生活和需求。

“哎呀!谁把石头堆那么高?”

“这是我的地,我想放什么就放什么。”

曾霖宇接到了村民李大婶的电话,电话那头却是七嘴八舌地吵闹声不断传来。于是,雨伞都来不急去拿,曾霖宇就冒着毛毛雨,快步匆匆赶到李大婶家。原来是李大婶通往养鸡场的小路被王大爷给堵了,两人正大声地争论着。

“基层干部要做好百姓之间的‘暖水袋’,去融化邻里间的坚冰,温暖他们的心坎。”看着争吵愈发剧烈,曾霖宇一再耐心劝说疏导,邀请两位老人回屋里坐下来好好“拉拉家常”,主动给他们烧水、泡茶,倾听他们的心声。借着热茶,他们两位老人从占地修路到鸡仔乱拉屎;从电表风波到果林矛盾……他们将数年来的积怨一吐为快,情绪也渐渐平缓下来。

“驻村期间,我发现有很多像王大爷和李大婶一样的“空巢”邻居,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缺少陪伴,有什么大事小事也少不了邻居的帮忙。”曾霖宇认为,要解决村民问题,需要把自己融入村民中,充当村民邻里间的“暖水袋”,问候倾听、排疑解难,让村民们更加信任自己。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的日子里,曾霖宇始终把村民的事情当作头等大事来处理,时刻将困难群众冷暖谨记心中。

当遇到村民杨大爷正自家门前愁眉苦脸,他立即上前了解。原来杨大爷正担心自己能否领取养老金。据了解,依据有关规定,老年人每年需要办理一次年审,方能正常领取养老金。然而,杨大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亲自前往相关单位办理年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曾霖宇决定协助杨大爷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番努力,曾霖宇不仅完成杨大爷养老金年审手续,还建立帮助老年人办理各类手续的服务小组,为村里更多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

“基层工作,是一次与真实生活零距离的接触,酸甜苦辣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解决问题。”曾霖宇认为,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成长的源泉,接下来,他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向优秀的前辈靠近,为湛江发展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从职场“小白”到乡村工作“多面手”

“既能回馈家乡,又能实现梦想。能够成为乡村振兴志愿者,我感到非常荣幸。”2022年,看到“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招募信息,何诗琳便当时决定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和很多渴望为家乡、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有识青年一样,热爱着家乡的土壤和空气。

加入驻遂溪县界炮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后,“零经验”上岗的何诗琳逐渐成长为工作队办公室“多面手”:起草信息稿、收集工作素材、写工作简报、做好防返贫监测台账、参与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志愿活动……事情一件件一桩桩,都慢慢地得心应手。

“我们经常下乡,还积极配合镇政府开展工作,如厕所革命回头看下乡排查指导、爱国卫生运动资料整理存档工作等。”界炮镇一共有180多条自然村,何诗琳都记不清跑了多少条村,时常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掌握底数、摸清情况,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群众,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并整理相关情况上报工作队。

“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光靠理论不够,乡村振兴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让我投身于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提高实践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在未来可以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何诗琳告诉记者,工作队就像个大家庭,她跟着工作队一起下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村建设等工作。在这过程中,她学到了如何向村民宣传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学到了如何与脱贫对象进行深入的交谈,掌握脱贫户实际情况,帮助脱贫对象解决困难……

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因为参与,所以感动;因为经历,所以收获。

“看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值得,同时也被村民的勤劳、朴实和热情感染。”何诗琳表示,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她找到了新的广阔舞台,不断成长进步。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为年轻人创造实践的“熔炉”,让她们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事务中百炼成钢,这样的青春更有意义。

何诗琳说,服务期满后,她打算报考与自己专业匹配的基层公务员岗位,继续自己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在基层工作中实现更大价值。

像曾霖宇、何诗琳一样的青春身影,在湛江各个角落都有,他们驻守在乡村,或伏案桌前做材料写总结;或走进田间与村民打成一片;或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扮靓美丽宜居乡村……与时代同向同行,这青春的身影,正在港城乡村这片热土挥洒青春热血,书写新一代逐梦人的崭新篇章。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