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鸟瞰鹤地水库库区八坝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青山碧水呈现了一片美景。
说起“生态”,南粤大地很难找到可与湛江相媲美的福地了:蓝天碧海、红土银沙,四季草木青葱,全年无雾霾的清新空气更是赢得“洗肺之城”美誉。
生态既是湛江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全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洪流中湛江可借势而为的发展力量。近年来,湛江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资源、造福民生的“利好”、提升美誉度的砝码,在生态保护、文明创建等领域频频举措,亮点纷呈。
仅在今年上半年,生态文明领域便是捷报频传:鹤地水库综合整治成效初显,湛江成功摘得“国家卫生城市”金字招牌,一批新的区城镇村通过生态文明创建考核……在开创大工业时代的激昂号角中,湛江同时唱响了生态文明的“小清新”协奏曲。“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是正在变为现实的湛江梦。
鹤地水库综合整治:母亲湖的新生
鹤地水库岛屿上改种樟树等生态涵养树种。
【速写】昔日最大采砂场 今日生态文明展示台
山水连粤桂的鹤地水库,风景秀美、环境宜人,即使酷暑,每天来库区休闲的市民游客仍是络绎不绝。
15日下午,位于库区八坝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依然是人气最旺的所在。风从湖上来,拂面不燥,一年前栽下的树木已枝繁叶茂,洒下朵朵荫凉。漫步佛学泰斗星云大师亲笔题字的护生园,登上观生台远眺湖面千岛风光,下到放生台放养鱼苗,“叹”不尽的是自然景观和生态文明之美。
很难相信,这个整饬一新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前身”是个大型非法采砂场。七八条采砂船如翻江恶龙,搅浑了一湖碧水。库区及周边的非法采砂、非法养殖等带来的影响,威胁到湛江人民的“大水缸”。
而今天,经过持续两年多的综合整治,母亲湖边新景宜人,湖上也有新气象。随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执法船巡逻湖面,水面干净透亮,没有水浮莲、蓝藻;水下放养的鱼群自由游弋,净化着水质;湖中岛屿上的速生经济林逐渐被淘汰,樟树等新栽的树苗绽放出了新绿。
从空中鸟瞰库区八坝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青山碧水呈现了一片美景。这里原本是鹤地水库最大的采砂场。
【行动】两广联手为母亲湖正本清源
把鹤地水库综合整治喻为母亲湖的一场新生并不为过。
近年来,鹤地水库受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因素影响,水质下降明显,且由于库区地跨两省(区),治理难度较大,引起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引用水源保护力度。
2013年5月,市委书记刘小华率队深入雷州青年运河灌区、鹤地水库及九洲江源头调研,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强力开展清库行动,还母亲湖一汪清水。在这方面湛江有经验可资借鉴,2012年的港湾清障,让备受污染之苦的湛江湾重现海蓝蓝。
201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到鹤地水库视察了解综合整治情况,并于同月赴广西提议两广联手综合治理水库。2014年7月7日,两省(区)书记再次齐聚鹤地水库,就九洲江——鹤地水库环境综合整治再作部署。
两年来,鹤地水库综合整治全面铺开,清除周边污染源,铁腕打击非法抽砂和养殖,建设沿岸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不懈努力换来碧波荡漾,水质持续好转,从原来的四类、五类提升为现在的总体三类,个别时段、区域达到二类,为近五年来最好水平。
湛江市不失时机利用整治成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库区整体发展水平。一方面,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投放鱼苗、改种生态涵养林等系列爱水护水活动;一方面,大力挖掘运河精神,开放了建库开河纪念馆等,引导人们饮水思源。
【心声】最喜银湖漾清波
15日傍晚,刚刚回到故乡的著名作家洪三泰风尘仆仆来到鹤地水库。
“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奇迹!”洪三泰感叹。半个多世纪前,他曾参与水库建设,见证了这个改变雷州半岛赤地千里苦旱历史的母亲湖的诞生。多年来,虽在外工作,他仍不下十次重访故地,他曾为水质下降而痛心,如今更为水库呈现新的生态美景欢欣鼓舞,《最忧银湖风雨时》和《最喜银湖见星云》两篇作品便是见证。
“希望鹤地水库成为我们湛江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展示窗口,凝聚更多正能量,同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洪三泰说,水库的生态美景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正在酝酿新的作品,希望不遗余力支持和宣传鹤地水库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水库综合整治的执行者,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局长洪德辉回望两年多的行动时表示,各种艰辛自不待言,可喜的是实现了周边居民从消极反对到拥护参与的转变,实现了从单纯污染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当前综合整治工作已到巩固、扩大、提升的关键节点,职能部门将在推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争取国家江河湖泊整治资金等方面下工夫,让水更清、库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