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首飞选址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海南文昌这座小城为世界所瞩目。文昌素有“中国椰子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自2009年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以来,文昌的航天旅游也在不断升温。未来,文昌市不断推进航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文昌航天文化地图。
这座昔日的椰子之乡,如今崛起了一座航天新城。25日,湛江日报社“长征七号”前方报道组再次来到航天新城,感受当地旅游业的巨变。
航天旅游游客到访中心。
首飞选址航天旅游持续升温
天福云龙湾度假村是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最近一个观景点,近日云龙湾也变得异常热闹。24日下午,云龙湾度假村停车场内,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车辆。“我们原本想到海口玩,无意在电视看到了长征七号在文昌发射,就赶了过来。”从阳江过来的游客刘先生告诉记者,平时看火箭发射都是在电视机前,这次有机会近距离一睹火箭发射,实在难得。
云龙湾度假村一位工作人员说,云龙湾是文昌当地的重要旅游景点,但在航天发射中心未建设前,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客流量。近年来,随着周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度假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热闹的不仅是云龙湾度假村,文昌航天发射中周边小镇的客流量同样火爆。据统计,截至6月23日,龙楼镇共有1079间客房,24日只剩房间193间,25日只剩房间157间。
吃上“旅游饭” 搬迁农民变身老板
龙楼镇上的各类小旅馆及酒店众多,其中,一间名为航天城的酒店则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间酒店的老板薛英刚,借着航天旅游热,从一位搬迁的失地农民变身老板,吃上了“旅游饭”。
“没有航天项目建设,就没有今天的我们。”薛英刚说,他原是龙楼镇星光村委会西地源村村民,由于航天发射场建设,2010年和其他村民一起搬迁,成为小镇居民。失地后,看着道路不断变宽,周边旅游设施不断推进,薛英刚毅然贷款,投资建设了航天城大酒店。自2010年建成以来,航天城大酒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酒店有52间客房,节假日基本能住满,即便是平时,也有约六成的入住率。而受火箭首飞影响,6月23日至27日,该酒店客房已经全部被预定一空。
薛英刚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周边小镇的不少居民,也借着旅游热成功转型。龙楼镇中心街道有一间简单的糖水店,提供海南特色糖水。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东郊镇,航天中心建设前,他主要在外打散工。一年前,看到镇上人流量大起来,就在镇上开了间糖水店。当地天气炎热,冰冻糖水卖得特别好,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精美的航天旅游产品令人爱不释手。
环境之变交通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漫步在海南文昌市,随处可见蓝天白云、开阔的道路、布局整齐的建筑。这座昔日的椰子之乡,正因航天旅游和航天产业经历着深刻的改变。据了解,文昌卫星发射基地9个主要配套项目投资已经超过40亿元,为迎接卫星首发的18个重点投资项目目前完成投资1.69亿元,其中大型公共停车场工程、龙楼公交车站及停车场、公交车辆彩绘航天元素和交通旅游图制作、清澜大桥至发射场路灯、2015年旅游公厕建设6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不仅周边的环境好了,路也更好走了。”文昌市龙楼镇65岁的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龙楼镇三面环水,有着延长的海岸线,盛产龙虾、鲍鱼等海产品,镇上的居民也世代以打渔为生,生活不算富裕,居民们外出也十分不便。而随着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近年来,龙楼镇的道路建进度不断加快。宽阔的道路不仅通向镇外,还把原来分散的村落连接了起来。2012年新建设完成的清澜大桥全长1828米,不仅是文昌市的地标建筑,也结束了龙楼镇居民坐船过渡的生活。近年来,居民的出行便的越来越便利,镇上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加快建设描绘“航天文化地图”
借力航天旅游热,文昌市不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没忘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近年来,文昌市加大了相关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将文化、航天、旅游等元素进行整合,不断完善文昌市的“航天文化地图”。
文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昌市围绕着“航天文昌,魅力椰乡”的文化意涵,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以航天文化产业为主体,发展航天科技教育、航天科普、航天科幻、航天实验、航天旅游等航天文化衍生产业中心和海南最大的儒家文化中心;同时以特色区域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风情小镇。
文昌市先后改造文南老街,修缮了文昌孔庙文化园区中的文昌宫等10多处古迹,以及溪北书院、符家宅、铺前胜利老街、文笔塔等多处重要历史文化设施。并把龙楼航天小镇、东郊椰林小镇和会文佛珠小镇3个小镇建成了全域旅游示范镇。一张精彩的“航天文化地图”正逐渐铺开。
文昌旅文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文昌市已初步具备全域旅游雏形。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凭借航天旅游带来的新机遇,制定科学工作思路,发展全域旅游。目前,通过推进卫星首发的基础建设,完善航天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接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