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孙小聪:我只是做一个医生该做的事而已

2020-02-23 10:4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曹龙彬 通讯员周圆 吴征宇

    2月21日,湖北荆州石首市中医医院隔离重症病区又传来好消息。该院新冠肺炎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王某顺利脱机拔管后转危为安,成为荆州市第一例成功脱机的病人。

    顺利脱机拔管

    患者开心,医生更开心。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驰援石首广东医疗队队长孙小聪说,石首第一例成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冠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顺利脱机拔管,让医务人员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到达石首的前几天,因为病房是临时改建,条件、环境与标准有差距,为保证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需要完善,身为队长的孙小聪一直不断在医院与酒店之间奔波开会协调,晚上需要靠安眠药入睡,以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血红的眼睛、憔悴的面容,其他队员看在眼里十分心疼。

    经历抗击“非典”

    为人担当负责,是孙小聪给人的印象。孙小聪认为附院的科室老主任姚华国对他影响深远。入职不久,孙小聪就遇到抗击“非典”。当时情况之危急给这个新人带来极大震撼,他深切感受到人们生命的脆弱,“如果重症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单纯是挽救一个生命,挽救的还是一个家庭。”令他感动的是,姚华国主任跟他说,危险的操作让我来做。“我是科室的头,家里孩子也大了,我不上谁上?”姚华国后来被评广东省抗非典二等功,他身先士卒的勇气,给附院重症医学科乃至他的学生孙小聪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似乎无形中成了附院重症医学科、危重医学党支部的优良传统。

    前赴后继冲在前

    姚华国的学生和后辈同事们也一样,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敢担当、冲在最前线——伍海斌放下家庭重担,不辞劳苦援疆一年半时间;这次疫情,现任危重医学党支部书记张媛莉第一个穿上防护装备将患者送检CT;ICU病房主任、危重医学科党支部党员邓烈华取消休假,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斗争第一线。

    主动报名援藏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小孙”慢慢成长为同事口中的“大哥”。他的微信名是“勇敢的心”。就像他选择的职业一样,怀揣一颗勇敢的心追随前辈的足迹,勇敢地前行。

    2016年至2017年,孙小聪主动报名参加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医疗队,在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工作一年,挂职担任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因援藏成绩突出,孙小聪获得“优秀援藏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林芝“零的突破”

    在西藏,孙小聪修好当地医院唯一一台呼吸机,实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使用呼吸机成功救治患者的“零的突破”,还曾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病人。甚至在当地交流的列车上,他还和其他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一起“顺手”救了一位突发高原反应的军嫂。援藏,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更坚定的自信:我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主动请战抗疫

    今年疫情爆发,孙小聪主动请缨,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一肩担起重任,带领第二批湛江医疗队出征,又被省卫健委安排担任援石首广东医疗队的队长。石首中医医院被临时改建成为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收治多例危重症病人。第一批湛江医疗队入驻方舱医院的队员因此特别担心自己的同事,“石首的病房环境比较简陋,比较担心他们操作过程中防护服漏缝滑脱,希望他们工作时一定要沉住气,不要着急”。但是像文中开头所说,病人情况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当地医生都不敢插管。尽管有感染的风险,孙小聪还是毅然给病人进行了气管插管。“看到病人情况危急,没考虑那么多,职业与专业促使我要对病人负责。”

    为什么一次次选择冲锋在前?孙小聪没有华丽的辞藻,“我只是做一个医生该做的事而已。”出征前,他给自己的老主任姚华国发了条短信:“师傅,我出发了。”姚华国回复:“你小子,好样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