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型雷剧《岭南圣母》在湛江影剧院进行第二场公演,观众热情高涨,早早来到影剧院门,欲一睹这一湛江倾力打造的文化“精品工程”。
在观看的过程中,这部精品的艺术魅力,着实感染了观众,演到动情处,催人泪下。
群众:
听不听得懂没关系 都是很好艺术享受
昨晚的湛江影剧院座无虚席,观众中老中青都有,许多家庭是老人孩子一起来。绿塘村一位姓林的先生带着60多岁的父母过来观看,他告诉记者:“父母喜欢看雷剧,以前村里有大戏演,老人家都会去看热闹,这次听说《岭南圣母》是一部好戏,有一流的专家指导,一流的演员表演,可以代表湛江雷剧的最高水平,觉得机不可失,一定要带老人家来看看。”
周女士是辽宁丹东人,听不懂雷州话,也带着母亲一起过来看,她说:“我不认为语言不通会成为欣赏雷剧的障碍,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既使听不懂语言,只要用心感受整个舞台上的整个氛围,也是一种享受。”周女士说,冼夫人的故事早就听过,看懂故事是没有问题的。
坐在记者旁边的李先生一直认真看戏,当记者问起感受时,他说:我在湛江十年,不会说雷州话,也听不懂,虽然每年都能见到许多地方在演雷剧,但从来没有完整看完一场,今晚,我想用心看完。”
行家:
雷剧未来有希望 《岭南圣母》很好看
昨晚前来看戏的市民,不少是戏迷,其中不乏行家里手。
雷剧专家柯锦湘之前看过《岭南圣母》的彩排,他对这部戏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湛江历年来场面最大的一部雷剧,题材独特:本地题材、本地剧团,演绎本地的历史人物,反映了一千多年前一统天下、爱国、顾全大局的精神,向观众传达了正能量;剧本围绕冼英这条主线,放弃寻常平铺直叙的方式,以两条线索同时叙事,一条线是冼英与达猛的爱情,一条线是冼英与冯宝的联姻,生动演绎了圣母冼英60年的喜怒哀乐,引入入胜,跌宕起伏,塑造了很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冼英。”
《岭南圣母》能受到观众的欢迎与追捧,柯锦湘认为除了剧情的精彩,还在于它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像歌舞表演、武打场面、戏曲唱腔,以及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这些都与过去的雷剧不一样,‘二度创作’的手法,创新唱腔、创新舞台表现形式、创新舞美。”
作曲家曾健彪也认为《岭南圣母》整部剧舞台场面恢弘大气、时空灵动,悲壮唯美,浑如一部历史画卷;舞美灯光在有限资金支持下凸显雄浑与美感,流动有序,节奏紧凑;音乐既不失本体,又以人物情感为依托大胆创新;新老唱腔结合,抒情、民歌等风格相融,吸收其它剧种的特色,糅合到一起,总之一句话,“有戏看!”
寄望:
文化薪火传百代 雏凤不输老凤声
除了戏的精彩和看头,行家们还从《岭南圣母》中看到了雷剧的希望。 “这部剧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冼英由年轻演员唐金凤扮演,压轴的则是国家一级演员林奋,既增加了戏的亮点,又起到了很好的培育人才的作用,高兴啊!这么好的作品,这么好的演员,雷剧的希望啊!”柯锦湘高兴地说。
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宋立民看得津津有味,这是他来湛江后完整看的第一场雷剧大戏,他用“激动人心”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说:“《岭南圣母》像一部大歌剧,看了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艺术的自信、地域的自信、文化的自信。这么好的艺术精品,这么有特色的文化,一定要好好传承和保护。”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刘福瑞也对雷剧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雷剧的流行只是早晚的问题。雷歌的演唱打开了咽腔,窄便宽,利于发声,与意大利歌剧唱腔类似,雷剧的唱腔也可以美声化,以后雷剧的发展会像现在的美声、歌剧一样普及。我很看好雷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