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专题片,是近年来拍摄周期最长,拍摄素材量最大,后期拟稿难度最高的,不是之一,是第一!”昨日,中央电视台编导吴敬谈及海水稻报道时感叹道。当晚18时30分,湛江海水稻专题片《长在海水里的稻子》在央视7套《科技苑》栏目播出,今天14时13分该节目将重播。
据吴敬介绍,该专题片在湛江拍摄时间长达8天,遍访赤坎、麻章、遂溪、廉江等地,硬盘素材长达7个小时,最终剪辑片长约为25分钟。该专题片后期易稿10多次,《科技苑》栏目及央视内部审看部门多次审阅,农业资深专家亲自把关,确保专题片不会出现科学技术上的原则问题。
吴敬对本报海水稻专题的报道表示赞赏:“之前湛江日报的报道,为大众展示了最有新闻性的信息。让受众对海水稻有了基本的认知。” 他认为,海水稻报道应该进入新阶段,否则大家“就会感觉陈日胜只是幸运地拣到宝贝而已,老陈做了很多事,选种、提纯、驯化……这背后意味着资金、精力,更需要时间。”
海水稻与遂溪当地的“长毛稻”(海红米)有什么关系?对于最近愈演愈烈的争论,吴敬表示,海水稻和“长毛谷”其实并无矛盾,两者抗盐碱的基因价值,对中国农业未来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较早前曾有媒体报道过“长毛稻”,也呼吁过保护、开发,可是结果却是石沉大海。
“中国有多少好资源,都因为落后的‘机制’耽搁了,最后被国外抢了先机。为了咱们中国人自己,搁置争议,开发!”他呼吁道。
专题片还展示了陈日胜对老师罗文烈的感情。“如果老陈不是个重情意的人,如果他更在乎的是金钱,他完全可以不突出罗老,只说是自己的功劳,反正又查无凭证。无论媒体采访,还是专家论证会,老陈都不忘提罗老——那些怀疑他‘在乎商业目的’的媒体,可以再思索一下自己的置疑。”吴敬说。
吴敬表示:“陈日胜很不容易,也不简单。海稻86这个品种要想做大做强,需要借助商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