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在“百忍堂”。
“这里就是一个给志趣相投的朋友提供交流聚会自由空间的地方。欢迎你们以后有空,也随时上来坐坐。”9日下午,在文化人张小龙位于湛江开发区的新“百忍堂”,这位80后“堂主”对湛江晚报记者热情地说。
与崔永元结为好友
“喜欢一座城市,大都因为这里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崔永元2014年12月19日晚到岭南师范学院开讲座时,当着上千名现场听众的面,隆重一一介绍自己在湛江的好友——陈灿聪、张小龙等人,并说自己和湛江结缘并多次来湛,和这里有一帮好友密不可分。
原来,崔永元、钱文忠都是资深“斗友”。他们与湛江结缘,主要是因为名声在外的“雷州烟斗部落”——这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手工烟斗制作团体,也是好朋友之间玩烟斗、抒情怀的文艺圈子。
1月9日,张小龙回忆起和“名嘴”崔永元,著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嘉宾、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等的交往经历,说:“他们虽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其实都很亲和,真心把我当成在湛江的小兄弟。朋友相交,贵在知心。钱文忠教授和我最初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后来又认识了崔永元、余秋雨、汪涵等名人……大家熟悉之后无话不谈,我和他们交往毫无压力,还不断学到很多东西,有很多新感悟。”
在崔永元等的带动和感染下,张小龙等湛江“斗友”也积极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我知道崔老师要开淘宝店了,初衷不是为了赚钱,是想通过网店这种新形式帮助更多的人。”比如,最近国内媒体报道的那位家境困难的四川老奶奶,儿子病了,老奶奶只好靠卖自己手工做的鸡毛毽子给儿子筹钱治病。崔永元网店卖的第一批东西就是那老奶奶做的鸡毛毽子,拍卖所得都会给老奶奶,“我们也会提供一些拍卖品等。还在微信圈转发信息,呼吁大家都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献爱心。”
余秋雨题写“百忍堂”
出生于1984年的张小龙,老家在雷州,他虽然年纪不大,但经历丰富,堪称“文武双全”——张小龙早年学过艺术,曾当过消防战士,经历过火场考验,荣立过二等功,还获得过多家省报的优秀通讯员称号。张小龙是“雷州烟斗部落”的核心成员,多才多艺的他,还喜欢摄影、书法、收藏等,笑称自己是一位“玩家”。
“三个月之前,‘百忍堂’从赤坎水库附近搬来湛江开发区。这里是19楼,你看,从高处俯瞰港城,人民大道、三帆、海湾大桥甚至是海湾对岸的奥体中心等都一览无余,湛江实在太美了!”张小龙的“百忍堂” ,已经成为湛江文化艺术圈远近闻名的雅聚之所,堪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有余秋雨亲笔题写的匾额,有装满名家著作的书柜,有古色古香的装饰,有主人从各地旅游带回来的藏品,更有一批又一批慕名到访的海内外名士。
9日,背靠着书柜中的《二十四史》,张小龙还向记者津津乐道起“百忍”的渊源——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常用于劝诫人。《旧唐书·孝友传· 张公艺》中写到:“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说的是古代唐高宗时,泰山脚下的张家庄,有一位员外叫张公艺。他虽然承先祖禄俸,具良田千顷,家资万贯,但厚德薄财,和睦亲族,礼贤下士,留下了不少慷慨好施、济危扶困且待人大度、遇事善忍的故事。
2014年12月,崔永元、钱文忠到“百忍堂”品茶挥墨,谈笑风生。临别之际,崔永元还特意为张小龙题下毛笔字——“放下”以相勉,与“百忍”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更多人认识湛江
张小龙曾到过尼泊尔等地旅游,“我个人很喜欢尼泊尔,那里有秀美的山川和田园风光,当地人淳朴善良、与世无争,虽然物质方面还不发达但幸福感却很强。”
“有机会就到处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不同的人。”不过,张小龙说他的根在雷州半岛,家乡情结深厚,“在外面才发现,很多人对湛江还不了解。不过,只要外地人一旦来到湛江,领略到雷州半岛的优良环境、美丽风景、独特文化,往往都会很快喜欢上这里。所以,我每次到外地,都会热情向结识的朋友推介湛江,邀请他们来看看和走走。朋友真来湛后,只要有需求,我都会尽地主之谊,好好接待,通过他们又让更多的人认识湛江。我想把‘百忍堂’精心打造成湛江民间的文化驿站,一扇对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