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高龄还能每天坚持画画,并且回到曾经工作过的湛江举办画展,凭这两点,张宗俊就足以令许多人艳羡。
1月24日至2月1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湛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湛江市美术家协会、湛江45号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溪山无尽”——张宗俊作品巡回展在湛江45号美术馆举行,展出近百幅山水作品,可一览这位艺术之树常青的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湛江版画奠基人
张宗俊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1925年10月生于高州市,1948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本科,师从丁衍镛、庞薰琹 、胡根天、谭华牧、杨秋人、黄笃维等。毕业后赴香港与黄永玉、张正宇兄弟、廖冰兄和潘鹤等共事于郑可雕塑工作室。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宗俊任湛江地区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协分会湛江支会副主席,在湛江工作时,他常到海边写生,特别喜欢湛江的海湾和椰林,“湛江的环境和人文风情都很令人着迷,那时的海离人很近,海天一色,都是湛蓝的。”他说。
在湛江工作时间虽然仅一年多,但张宗俊发起的 “新兴版画运动”影响深远。 张宗俊的家乡高州是版画之乡,高州木刻画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由艺人雕木像、木牌转为雕木刻年画、神牌、门神、符咒等进行印刷演变而来,是高州民间艺术之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宗俊自小对高州民间的木刻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还专门收集和研究过高州的木刻画,从中汲取艺术营养。1935年前后,中国在鲁迅的倡导下兴起了版画运动,全国各地都在学习习版画,身为湛江地区的文联和美协领导,张宗俊组织和召集了一批教师和版画爱好者,传授技艺,开展版画的学习和创作活动,创作了一批主题丰富、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他的版画创作以独具个性的版画语言和地域特色,确立了湛江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中的历史地位,他的代表作品《歌舞到田间》成为湛江版画的经典而载入中国版画史册,他也成为湛江版画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