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废报纸可以做成栩栩如生的羊群,泡沫做成雷州石狗,剪成一串串喜庆的杨桃,报纸海绵可以做成2乘2米的巨型大海星,空塑料瓶和空酒瓶是涂鸦的好材料,小篮子、种种硬纸皮可以做成型状各异的图案和面具……2月7日至3月15日,一场以环保和艺术创意为主题的“自然、快乐、成长”迎新春少儿创意作品展在赤坎丽悦新天举行,展出湛江市艺术活动中心孩子们创作的上千件绘画、木版画、桩置艺术作品,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给人震撼和启迪,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强大动手能力!
想象天马行空,创意五花八门
孩子是最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这是一个充满童真色彩的艺术作品展,弥漫着童话般的气息,甚至让人想起童年时洒在身上暖暖的绚灿无比的阳光。走进展览现场,你先会被眼前美轮美奂的缤纷世界所吸此,很快,你不得不惊讶于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五花八门的创意。
水彩画、漫画、书法、雕刻、木版画、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富有创意,作品的取材于废报纸、废垃圾袋、碎布头、稻草、木头、石头……,这些生活中毫不起眼的材料,在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创作中焕发出奇妙的艺术光彩。最令人新奇的是那些装置艺术,取材于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废报纸、用完的洗衣液空瓶、文具、海绵、纸盒、塑料盒……,经过孩子们的巧手点石成金,产生了化腐巧为神奇的力量,汇聚成了一场千变万化、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儿童创意作品展览。
用报纸做成的这些羊群,那得有多灵巧的手艺;想要一套绚丽的画笔么?自己动手做一支吧,大纸筒做笔身、彩卡纸做笔尖,再绘成各种图案,一只漂亮的大铅笔就做好了!还有那很Q的面具,也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涂不颜料,摇身变一变,就有了神奇的效果。还有那个2米乘2米的大海星,是由40多个小朋友共同协作完成的哟。
为了给这些小艺术家们助兴,湛江市著名艺术家冯兆平、柯艺兴、潘晓岚和省级非遗传承人欧武也现场挥毫,孩子孩子们一起画画,大画家小画家一起,现场气氛更加热闹。
“这些大师作品太让人惊讶了,最好的画家也望尘莫及!”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冯兆平高兴地说,他被孩子们天真和充满创意的作品吸引住了。
“诗在孩子们的眼里,画得有多好,心灵就有多美。从孩子们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每一位参观者都会被孩子们天真所感染。”画家柯艺兴由衷地说。
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现场听到更多的,是来自家长和观众的惊呼: “啊,这石狗是泡沫做的!”
“这个大海星好大啊!”
“这些大铅笔是怎么做成的?”
……
艺术活动中心的美术老师杨锦珍听到耳里,心里无比欣慰。为了准备这个活动,她和中心的同事连续忙了好一段时间,嗓子已经沙哑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准备这个活动,她和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学期,组织孩子们收集家里废弃的各种材料,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动手创作出大量的作品。记者曾感受过她教孩子们动手做大铅笔的创作课:她告诉孩子们要制作一支大铅笔,问孩子们喜欢什么图案,并选择喜欢的图案素材,两人一组,用颜料画在纸筒上。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由创作的过程,有些孩子刚开始画海底世界,画着画着想起了花花世界,没有关系,哪个孩子心里不盛开着鲜花呢?画吧,只要画得开心,画得尽性,画得自在。孩子们的艺术本应是天马行空意想天开的!
不够高?站在椅子上;衣服沾了颜料,没关系;有的孩子用涂了颜料的手擦了一把鼻子,脸上成了大花狗,依然哈哈笑。
这是一堂很开心的创作课,对孩子的影响,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们动手创作这些作品,便开始关注起生活中一些小事情,空瓶子也不让扔了,说要用来画画,用完的纸巾卷也要收起来,说要用来画画。他甚至有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在家里搞一个自己的创意作品展!”
重“美”不重“术”,树立正确少儿美术观
创意源于生活,也可以改变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正是举办这次少儿创意作品展的初衷。
湛江市艺术活动中心主任潘晓岚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少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美’不在‘术’,要回归美育的本质。”
潘晓岚是一位画家,对少儿美术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一直参与国内先进的教学研讨并运用国内外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少儿美术教育,使得艺术活动中心始终站在少儿美育的最前沿,成为中国美协在全国设立的最早的十个少儿艺委会工作站之一。
“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下,综合艺术材料已跃升为艺术表现的主体,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物质都可成为艺术创作的原料。从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化,说明了艺术观念的拓展和审美精神的更新。我们把握住这种观念和趋势,积极引导孩子们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创造艺术,通过培养兴趣、审美、技能和优质的品质,进一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灵活的动手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潘晓岚说,她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绘画技术,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善于呼唤孩子的创造力并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不能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
“少儿美术教育应该回归美育的本质,避免功利,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提供相应的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孩子们多一点机会表现,享受自由的阳光和空气,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也许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一旦成为孩子们素质的一部分,能令身心更健全,令他们受益终生。 ”湛江市教育局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大姐也认同这种说法。
美术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雨露春风,这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过程。一场创意作品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