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连游客提出湛江没有渔人码头的观点后,近些天来,围绕“湛江打造渔人码头”的话题一直吵得沸沸扬扬,本报系列报道成了港城的焦点话题。那么,渔人码头应怎样建设?如何才能将渔人码头打造成湛江城市名片?
记者再次就这一问题对我市专家、业内人士进行采访。有专家提议,湛江是包容的,湛江的文化也是包容的,渔人码头应该是一个包容的项目,建设湛江“渔人码头”应该把包容的文化融入到包容的项目中去,让湛江文化在“渔人码头”中落地生根。
“渔人码头” 应成为湛江旅游明珠
广东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郭晋杰副教授表示,按目前情况来看,霞山沿海一带虽有渔港公园、观海长廊、法式风情街,但都显得太单薄;湛江著名的风景区虽有湖光岩,但湖光岩缺乏震撼力;赤坎金沙湾一带的城市景观很漂亮,但缺乏文化内涵……总的来说湛江的港湾有点分散。如果能够建成渔人码头,把湛江海湾连接起来,将会南北呼应,北边往上走是金沙湾一带,南边往下走是渔人码头一带。如此一来,湛江的海湾将会非常漂亮。
郭教授提出,湛江的城市有点像美国的旧金山。湛江城中有海,海中有城,海湾和城市是分不开的。“渔人码头”应是湛江海湾城市的精品,就像画龙点“睛”,建“渔人码头”将会让整个城市的品位大大提升。
同时,郭教授也对打造一个怎样的“渔人码头”提出建议:“‘渔人码头’不单是一个建筑,它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延伸,城市品位的提高点。”
把“渔人码头” 打造成湛江文化洼地
对于打造一个怎样的“渔人码头”,湛江中鑫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土金有一番独特的见解。他提到,湛江是一个多元文化集聚地,具有海的胸怀,能海纳百川。湛江人不排外,五湖四海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归宿感。湛江打造出的“渔人码头”应让各个地方的、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在这里其乐融融,感受一种安闲舒适的生活态度。
龙土金表示,文化对旅游、对“渔人码头”非常重要。要将“渔人码头”作为文化商业综合体来打造,而文化传承需要一个载体,“渔人码头”就是传承湛江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最好的载体。一个理想的建筑规划,应该是围绕着文化来规划,围绕着文化来建设,围绕着文化来营运的。如果把建筑比喻作人的身体,那么文化就是精神思想,没有了文化,建筑就只是冰冷的钢筋水泥。
龙土金说,要将“渔人码头”打造成湛江的文化洼地、旅游高地和旅游标杆点,那就要寻找湛江文化的根,让湛江文化融入到“渔人码头”中,并在其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