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清的书法作品。
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岭南杯”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梁启清的《双笔同书颂中华》获铜奖;在雷琼湖光岩地质公园大型项目建设中,东大门巨型生态古榕、龙鱼、万寿神龟、大型火山博物馆及湖光岩传说浮雕,湛江市海头港村抗法斗争114周年纪念雕塑……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是评价:景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极富创意,设计新颖、艺术精湛,并被授予“最佳设计创意奖”。
双笔同书获国家工艺博览会铜奖
今年已70岁的梁启清,在去年“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他双笔同书《一柱擎天开国运,双毫献艺颂中华》(一组套四幅)获得了铜奖。梁启清告诉记者,他从小酷爱书法、工艺、美术,爱在沙地上写字,画画。“双笔同书,是自我挑战的一个成功。说起练习双手写字的经历,梁启清告诉记者,开始学左手写字很难,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左、右手才能书写自如,“两手写字,必须速度协调好,步调一致,同落同起。”梁启清说,练这些绝活,他是花了心思的长期苦练,有时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写字;睡觉之前,帐顶作纸,双手比划写字。
坚持不懈,梁启清双手齐书技术终于熟能生巧。
梁启清的雕塑作品。
独创雕塑工艺:木料、水泥“变”金属
梁启清有一门独特的雕塑工艺,至今无人能及。他能把木质的原材料或者水泥建筑材料,加工“变成”金、铜、铁,不仅视觉无异,连手感、重量、厚度都几乎可以乱真。这个独特的加工技巧,是他在自学雕塑、刻苦钻研的基础上,历经几十年的摸索后掌握的。
梁启清告诉记者,雷琼湖光岩地质公园大型项目建设中,东大门巨型生态古榕、龙鱼、万寿神龟、大型火山博物馆及湖光岩传说浮雕,湛江市海头港村抗法斗争114周年纪念雕塑、安徽省的“安徽名人馆”、海南三亚的“鹿回头公园”雕塑等都是他设计造型的。
“我有5个孩子,受我影响,都学美术专业出身。大学毕业出来都从事相关的美术工艺设计工作,比如环境艺术设计等。但对于这门变色金属工艺,至今没有一个孩子能传承上。”3月11日中午,梁启清带记者到霞山海头港村抗法斗争114周年纪念雕塑,观看他的“变色”工艺。乍一看上去,人物雕塑像、树叶、刻字,都是古铜色,连摸上去都带有金属感。“这些建筑材料都是水泥、砂石。我除了可以把水泥、木质建筑材料变色仿似金属,还可以仿陶瓷、石头”梁启清说。
他是如何把木质材料、水泥建筑材料“变”金属的?
梁启清透露,第一是工序。哪怕有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会因氧化而前功尽弃;第二是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涵盖诸多技巧,比如建筑艺术、设计艺术、施工艺术以及模具艺术,缺一不可。第三是艺术基础。梁启清告诉记者,他10岁就开始雕刻印章,并一直从事木艺和园林古建艺术。“其实文字语言是很难把这个工艺技巧解释清楚的,掌握它需要的是‘一种对上眼’的好感,一种不懈的坚持,并能苦中作乐。”梁启清告诉记者,他目前准备申请专利,成立个人工作室,完成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百位皇帝雕塑像“复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