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数字:2002年5月1日,湛江开心广场文化活动开演以来,已组织文艺演出1000多场。2014年,开心广场年演出110场文艺节目,举办电影晚会36场,观众20万人次,演出单位100多个,参演人数近万人。
一个个优秀艺术人才从这个舞台走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在这个舞台立起来。2014年,湛江开心广场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经过13年的培育和成长,开心广场已经成为湛江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舞台勤“练兵”, 原创接地气
13年前,湛江开心广场文化活动开演伊始,年仅12岁的林樱子就率先登上了开心广场的舞台表演舞蹈。13年来,她从没有离开过这个舞台,按一年表演十几场计算,她已经在开心广场舞台上表演了上千场节目。
今天,当年清纯稚嫩的小姑娘已经成为一家舞蹈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并且在各种大赛中获奖,荣膺2009年亚洲小姐华南赛区亚军,勇夺国际肚皮舞公开赛冠军。说起开心广场,林樱子满怀感激,她称自己一直把开心广场当作“练兵场”, 既使现在,她和她的团队依然活跃在湛江开心广场,只要编排出新的节目,首先想到在开心广场上表演,锤炼团队、接受观众检阅。“课堂学习和舞台表演完全是两码事。舞台不论大小,只要有机会,就应该登台表演,舞台表演不仅能增加舞台经验,训练反应能力,还能磨练意志和团队,让自己发现表演中的不足,及时改进,正因为在开心广场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我才能在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林樱子说。
和林樱子一样,优秀青年歌手杨大为、段赛辉、陈江江等都在开心广场上锻炼、成长。开心广场成为群众艺术孵化器和人才培育摇篮的同时,也成为群众文艺创作成果展示的平台。一些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在这里登台亮相,如反映海边渔家风情的《抓虾蟹》、根据非遗元素加工而成的《傩风》、《屯兵舞》等,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还在省市获奖,如科普剧《科普惠农造福万家》获省第二届科普剧大赛二等奖,《屯兵舞》获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台花会比赛二等奖,《嘻乐》获三等奖等。
“文化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文化艺术要服务于群众。开心广场为原创作品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让作品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立起来,让广大的作者有机会施展拳脚。”活跃于开心广场的天籁合唱团团长金士锋告诉记者,该团表演的原创歌曲《鉴江的水流进东海岛,流进宝钢城》就是写湛江唱湛江,这首作品首先在开心广场上亮相,并在2014年“百歌颂中华”中夺得金奖。
2014年,湛江开心广场演出的场次密度和丰富性都胜过往年,演出文艺晚会110场,其中专题晚会20多场,这些专题晚会包括八一、创卫宣传文艺汇演、雷剧巡演等,每一场都经过精心打造,主题鲜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活跃群众文化,搭建惠民舞台
“开心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始于2002年,是市委、市政府为满足广大市民文化需求而开展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等承办。随着近几年湛江劲吹文化强市的号角,开心广场成为我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惠民项目,被纳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13年来,每逢周末、春节、八一、国庆节等节假日,赤坎、霞山开心广场的演出从不息场,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观众累计达150多万人次,演出的机关、企业、学校团体和文艺志愿者团队超过100个,参演人数近10万人,开心广场因为群众参与面广,辐射力强,成了湛江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一度被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2010年入围参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项目,2013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省特色文化活动品牌,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开心广场每年上百场的演出,演出团队除了市歌舞团、粤剧团、雷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还有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和社会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常年在开心广场上亮相、举办专场演出的优秀群众业余舞蹈团、曲艺社、合唱队达30多支。为了保障开心广场文化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许多演出团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霞山赤坎两地开心广场所在的派出所、中专学校、公园管理处等相关人员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文化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大,已逾千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开心广场的示范和带动下,湛江的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城乡群众文化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赤坎邻居节群众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已经连续举办7届,霞山社区艺术文化演出活动也办了5届,廉江广场周末演出、雷州西湖文化广场雷剧雷歌会、吴川文化公园粤剧文化艺术节等广场演出活动也连续开展多年,各县(市、区)的代表队还经常在开心广场进行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