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坎老街和平路街景。张锋锋 摄
日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骑公共自行车调研赤坎“三民路”、大通街片区老街修缮改造工作,要求将赤坎“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脚印城市”的样板。
“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具体规划如何?相关部门对此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市民对改造有何期盼,有何“金点子”?昨天,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三民路”街区规划保护整治面积39.5公顷
早在3年前,赤坎区就出台了《赤坎区“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意见稿)内容包括:“三民路”历史风情街区共有2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房屋334间。按照“修旧如初”的改造理念,遵照“古建筑与当代建筑并存,中国式建筑与西方样式建筑并存”的原则,在对庙宇、古井、商会馆、爱周中学等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保留原貌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改造。“着力打造‘一带两园三圈四区’的发展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古商埠文化,推进“三民路”、大通街片区改造,打造“历史风情街区”。改造范围:“三民路”片区东起民生路,西至和平路,南起幸福路,北至大众路。拟设置两个风格迥异的风情区域:一是民主路至民生路、北桥河至创业路区域,二是民主路西向至中山二路,含大通街、福建街及十个古渡口遗址。改造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在严格规划管理、保护有文物价值建筑及局部保留骑楼街的前提下,在民生路与民权路间打造美食长廊;在民权路与民族路间以保留保护外貌、修建内部方式打造土特产销售长廊;在民族路与和平路间以“修旧如旧、整体保护”方式打造文化长廊。
记者昨天采访市城市规划局时获悉,为了凸显湛江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形象,结合市委、市政府对创建湛江特色街区的工作部署,市城市规划局制订了《湛江市“三民路”片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并已于2013年12月5日正式公示,该《保护整治规划》规划范围北起北桥一横路,南至中华路、光复路、中山一路、创业路,西起九二一路,东至民主路,面积共39.5公顷。
不过,记者还了解到,该《保护整治规划》虽然已经公示了一年多,但最后的建设方案还没正式公布。
赤坎区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记者从赤坎区政府了解到,2013年开始,该区就对“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摸底调查工作。该区根据市规划局出台的规划,派出工作组进入“三民路”,对住户讲政策,讲规划,让群众了解建设历史风情街区的好处和意义。
为推进“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该区主要领导带队问计基层,通过摆问题、提建议、定措施、列进度,积极做好历史文化古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赤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志雄还带队来到“三民路”片区,把寻求项目建设新突破当作目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能否打造永不落幕的海鲜美食节”、“整体开发与试点先行的利弊”等建设思路。
市民频出“金点子”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市民提出的建议,归纳如下:
一、建议古玩街建设上规模。现在民族路已经聚集了多家经营古玩、字画、玉石的商店,赤坎古玩街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很多商铺一铺难求。政府首先要规划好商铺的风格和数量,同时,可考虑模仿海田市场集中经营的模式,将这些商家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闻名粤西乃至全广东的古玩、字画、玉石商业区,这样既有利于商家的经营,又利于政府统一管理。
二、建议对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加以修复、保护,加以活化。例如在几个古老渡旁树碑刻录赤坎古商埠的历史,使之成为赤坎一景,也让赤坎增添历史文化内涵。
三、建议改造时要以点带面。建议政府规划建设一个地标式的建筑物(或街区),然后以其为中心形成辐射效应,带旺周边,形成一个极具古城特色,又不乏现代气息的商业、旅游区域,既切合三旧改造政策,又能使赤坎老街重焕生机活力,既能凸显赤坎古埠的文化底蕴,又能盘活赤坎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