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八旬老人创办农家艺术院

2015-04-26 16:4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文秋华 骆国和 图/李向凡

    

罗育办起湛江市首家农村家庭艺术院。

    2009年,罗育告别县城的舒适生活,回到边远环境艰苦的家乡遂溪县乌塘镇罗屋村,在各级关工委的支持下,在院子内自办起湛江市首家农村家庭艺术院,供群众免费参观,并作为关工委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罗育自任老师,用假日免费辅导青少年学习,将艺术注入到思想教育中去,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全过程。据统计,从2009年开办至今,参加其辅导班的学生达700多人次。

    人物介绍

    罗育,人称罗叔,今年79岁,1936年5月出身于遂溪县乌塘镇罗屋村,中共党员,1997年退休,广东省高级政工师,湛江市优秀民间艺术师,遂溪县关工委顾问。代表作有《万水千山》、《上下五千年》《群山楼阁图》、《平湖夜色》等。

    创办农家艺术院

    罗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被人们亲切称为“罗叔”。他退休后积极参与遂溪县塘沟小学对学生开展的正能量教育,配合校方对家长进行辅导,推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良性互动,保证校外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按受过罗叔辅导过的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都有提升。据当地村民介绍,塘沟小学有一名姓罗的后进生,无心学习,成绩甚差,被家长认为是“烂泥糊不上壁”,几乎到了要辍学的地步。罗叔得知后,前往学校与该学生促膝长谈,在罗叔的启发教育下,这名学生判若两人,努力学习,考上中学。罗叔退而不休,坚持为下一代奉献余热,被评为湛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工作者,还曾荣获“湛江优秀民间艺术师”称号,他创办的农村家庭艺术院被评为省市“优秀书香之家”,全国第八届“五好文明家庭”。

    退而不休,为下一代奉献到老

    近日,记者走进遂溪县乌塘镇罗屋村一家别致静雅的农家小院,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庭院屋内放眼尽是书画、古玩、根雕、盆景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便是年近八旬罗叔回乡创办的湛江第一家农村家庭艺术院。

    罗叔自小爱好书画,1958年师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绘画大师钟元先生,打下了良好的素描及工笔画基础。退休后,罗叔全身心投入到心爱的绘画世界中去。罗叔的艺术院,展出各种艺术作品400多件,大到巨幅书画、屏风、根雕,小到盆景、笔筒。他将国画、油画、工笔画和水粉画的特色融为一体,并使诗、书、画、印四合为一,力图反映现实生活。至今共创作了小型纸本工笔画、大型布本水粉画及巨型版本油画380余幅。其中《万水千山》、《上下五千年》等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并受到行家名师高度评价。他的巨幅铅笔画卷《独木成林、滴水成河》,长16米,被视为铅笔工笔画的精品。他的另一幅巨型画卷“书画同源”,长达36米,宽93厘米,以书法、画、印鉴来记录建国60周年的百件大事,把党史、国史融贯画卷,表现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罗叔一生淡薄名利,他的字画曾有老板重金购买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把这些作品作为教育青少年,激励青少年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教材。罗叔用诗画展示感恩教育,革命传统教肓,法制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画、诗文作品等在农村宣传传播优秀文化,引导教育农村青少年。在他的影响下2014年,乌塘镇有20多名学子考上湛江等地各类艺术学校,按人均总数计算,名列全县之首。

    “活到老,学到老,为下一代奉献到老!”,罗叔用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霞山观海长廊将添赏美景吹海风好去处
  • 湛江2个集体、3名个人入选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 赤坎区“三八”妇女维权周暨学雷锋巾帼志愿普法活动举办
  • 市博物馆送展进校园
  • 湛江经开区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花漫港城  满目芳菲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