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至18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文博会突出“一带一路”主题,首次将5号馆定为“丝绸之路馆”,而且,各展馆也彰显这一主题,“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成为本届文博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丝绸之路馆”里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 记者 刘金凤 摄
借力丝路文化,融入“一带一路”
外形犹如一只骆驼,以丝绸卷轴贯穿展厅顶部,新疆馆的设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力量”为主题,仅从形象展示上就充分彰显了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文化的分量。福建馆的外形设计也融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元素,以“大福船”为原型,独特的外形设计和海洋韵味让人遥想郑和当年率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七下西洋的情景。
泉州、深圳、广州、湛江、莆田等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也纷纷打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号,挖掘“丝路”文化内涵,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先机。比如,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妈祖文化延伸到了34个国家和地区,如今,世界拥有妈祖庙5000多座,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力量。本届文博会,莆田市的展位烙上了“妈祖故乡”的文化印记,展示了手绘记录的“郑和下西洋古画”、以妈祖文化为主题创作的国画,以及年代久远的《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地图等。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莆田以妈祖文化为桥梁,主动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提升莆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文化为名,15个“丝路国”齐聚文博
本届文博会主展馆增设的“丝绸之路”馆以“丝绸之路文化带”为主题,走进展馆,立即感受了这里浓郁的异域风情与历史的厚重。
在“丝绸之路馆”的综合展区,一面高5米、长10米的巨型瓷版画《一带一路示意图》,逼真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每个国度的国境地貌,间闪的灯光勾勒出一个横跨亚非欧沿线图谱,湛江也在沿线城市中。这幅由144块瓷板精确拼接的瓷版画由手工雕刻而成,湖泊海岸大陆山峦跃然在目,如同一幅精细的地图。
许多参展商久久地站在《一带一路示意图》前,用目光搜索和探寻这幅“新丝路图”蕴含的意义和商机。“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项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依靠中国与沿线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毫无疑问,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比,“一带一路”的范围更加广泛,目标更加深远。
与综合展区的宏伟相比,海外主体展示区则给人许多新奇的感受。这里主要展示“一带一路”沿线15个重点国家的传统手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演艺。埃及带来了传统的工艺技术,所有的展品都是以古穆斯林艺术为灵感手工制作;俄罗斯带来《俄罗斯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展出当代艺术大家的近期杰作;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带来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伊朗带来了纯手工制作的波斯地毯、挂毯;老挝带来了旅游线路、旅游衍生产品以及传统民族手工制品;泰国带来传统手工艺制品以及特色芦荟制品;马来西亚通过旅游路线及极具特色的木雕工艺品,展示缤纷多元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印度则带来其独有的羊绒、刺绣、青铜及木制手工艺品,以及地毯、壁挂、花瓶等特色手工艺品;而以工业设计见长的立陶宛展团则带来立陶宛最负盛名的设计师和作品。
法如克·阿不来提是中东五国展团的负责人,他用流利的中文称赞:“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太伟大了!”他告诉记者,这是中亚五国首次组团来中国参加文博会,带来了各族的传统手工制品,希望以文化为名片,让世界了解中亚,与丝路沿线各国交好,促进商贸往来。
“一带一路”构想,把两三千年的历史时光、数万里的地域差距串联在一起,在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共续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梦想。